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说话了呢?”现在不少家长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
大多数的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会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而对父母的说教感到不耐烦,,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同龄的孩子说的话简单易懂,不会讲些大道理;而老师、父母总是喜欢说些指责他们的话,所以无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以后也就敬而远之了!
亲子沟通障碍
你需要反思平时跟孩子说话的方式。
亲子沟通中,谈话还是至关重要的,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父母如何与孩子谈话,他们的回应方式,给孩子什么样的感受。比如孩子在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对你说“我不想去幼儿园。”你会做什么样的回应?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将多数父母们会产生的不同回应大致分为12类,大家可以自己对照一下:
1、 命令,指挥、控制: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2、 警告、威胁:你不去幼儿园的话,妈妈就不给你买好吃的了。
3、 规劝、说教: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去幼儿园了,在那里有小朋友和老师会陪你玩,多开心呀。
4、 建议、给出解决方案:你先去几天看看,不开心妈妈就接你回来。
5、 说服,逻辑辩论:妈妈小的时候也是一开始不想去,后来就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你也会适应的。
6、 批评、责备:不想去是不对的,别扭扭捏捏的,男孩子要胆子大些。
7、 赞扬,表示赞同:妈妈也不想你去幼儿园,那里的确没家里舒服。
8、 贴标签,羞辱嘲笑:没用的小子,连幼儿园都不敢去。
9、 解释、分析、诊断:你不想去是因为还不适应跟爸爸妈妈分开,还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小朋友你都还不认识,你觉得害怕是不是?
10、安慰,同情,支持:妈妈知道你不想去,不用害怕,别的小朋友也不想去的
11、调查、质问:你为什么不想去?
12、回避、分散注意力、转移话题:宝贝,我来接你的时候,你要我带棒棒糖还是苹果?
回应孩子的感觉或问题最有效、最有建设性的方式之一是“门把手”法。
简单的说就是邀请对方多说一些。这种回应不包含父母的任何想法和判断,而是邀请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
用类似:“我明白了。”“真的吗?”“哦!”“给我讲讲吧”“你是怎么想的?”“是这样啊”以这样的回应开头,可以鼓励孩子打开心扉,当你把自己的意见和情绪保留在沟通以外,把话语权留给孩子,等于对他传递了接纳和尊重。
其实比语言和倾听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慢慢的,孩子内心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认真的听,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这样孩子才愿意和我们说话,良好的亲子关系才会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