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如何与孩子促进亲子关系

网络资源 2019-06-04 21:30:58

  自从韩非子提出:“严家无悍奴,慈母有败子。”用捆绑、打骂、冻饿等“家法”来教训子女就成为中国自古以来比较流行的 一种方式。但这种教育是否有成效呢?

  如何与孩子促进亲子关系?

  段小艾的父母是下岗工人。他们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段小艾身上。在教育方式上,段父信奉“棍棒出孝子”,而段母则是百般哄劝。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段小艾性格孤僻,成绩每况愈下。一天晚上,段父在街上发现几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正调戏一个女孩子,其中竞有段小艾。段父将他扭冋家,用绳子捆住,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第二天,段小艾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上学, 却一去不回。三天后,公安人员到他家,告诉他们段小艾参加一抢劫团伙被抓住了。不久,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段小艾有期徒刑2年,这一天,段小艾离18岁的生日还有三天。

  案例中,这位父母不是不想孩子学好,但他们只知道用暴力来“教育”儿子,,这是一种典型的专制型教育方式。

  这类专制型家长往往以“老子”自居,摆出威严的居高临下的架势,绷紧老气横秋的脸孔,用教训斥责的腔调对待孩子;故意制造紧张气纸,威胁、恐吓、叫骂、体罚,意欲使孩子人耳入脑“牢记不忘”。凡此种种,其结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智优父母心理咨询专家曹老师说到,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一种教育子女“教训”他人的教育方式。其结果对孩子的危害更大,往往成为促使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曹老师说,无论是用“教训”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还是教育孩子用“教训”的方式去教训他人,其结果往往是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养 成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果孩子害怕家长的“教训”,他们将会在父母面前做你想要做的事,间接养成孩子撤谎的习惯。体罚教训孩子不会教导孩子有良好行为,却教会一些不良恶习:当别人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时,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打他们;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是天经地义的;对曾经体罚他们的人存在恐惧和报复心理。总之,体罚教训肴来外能给你带来一些平静,但长远来看,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和恶果。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曹老师建议,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基于血缘之上的悄感、伦理、教养等关系的总和。而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教育态度对亲子关系具有调节的功能。家长深情的爱意、恰当的评价、耐心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空间上和心理上的距离,能克服亲子之间认识障碍、情感障碍。从而使孩子消除惧怕感,增强安全感,减少“代沟”,产生平等亲近感,达到亲子之间内心世界高度的和谐一致。这样,家长晓之以理,孩子知理明义;家长导之以行,孩子循规蹈矩。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消除“孩子是我生的养的,我爱怎么宥就怎么着”的观念,决不能凭自己性情、脾气随意对孩子耍态度,更不能用“教训”来代替教育。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