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孩子太乖也不好
教育孩子听话成为家长的责任。不错,一个“听话”的孩子,看起来是那么令人满意,他听大人的话,不打架,不惹事生非,把成绩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他听老师的话,上课专心,作业认真,不管量多少,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其实,这种“听话”教育观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弊端之一: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独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长大后一下子就能具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发展到现在,只要求孩子把书读好,其他的一切,家长能包的都包了,不用说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活,少数家长就连背书包也包了。这种事无巨细地包揽,使孩子本来完全可以独立做的事情,全被父母的过分“慈爱”承包了,长此以往孩子的独立能力必将受到影响,以致出现部分孩子长大后,抱怨父母“承包过头”的现象。
弊端之二:易使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家长一味地“听话”教育,会导致部分孩子成为“乖乖儿”。乖孩子父母带起来固然比较轻松,但长期如此,孩子的独特个性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孩子不能独当一面,对父母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只知道父母怎么说就怎么做,不会主动去思考,处理事件往往显得畏首畏尾,怕别人说闲话。其实,太乖的孩子未必有出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跟踪实验,结果发现,在反抗性强烈的儿童中,长大后有9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中,真正称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
弊端之三:易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影响。
孩子太乖可能是孩子个性本身比较顺从,或是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教造成的。这类孩子总是循规蹈矩按父母的意愿处事,凡事没有自己的看法,或者即使有也不敢表达。由于孩子年幼,缺少处世经验,而按父母的意愿处事往往不会出差错,这事实上已潜在着使孩子失去对自身的信心,失去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的自觉性,只知道顺从父母,以博得父母的赞赏,这样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影响。而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头脑、会独立思考的人才,而不是察人眼色、随波逐流或自我封闭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