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超越博物学:迈向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

网络资源 2019-05-04 21:54:28

  博物学时代是科学还未分化的时代,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落后会带来许多不足和谬误。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小学科学教育也遇到了“挑战”:学生如何通过科学课认识达尔文、亚里士多德等这些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数字化科学工具,让他们超越日常的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本期特别呈现特级教师吴向东关于当下小学科学教育的新思考。

  在一次研讨课上,我提出一个问题:“上了科学课后,如何让学生超越日常经验,从科学上真正获得提升?”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在二年级的科学课上,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感官区别物体,比如让学生识别真水果与仿真水果;在学生的背后扔下常见的东西,通过听到的声音猜猜是什么;在不透明的袋子里摸物品,仅凭借触觉猜是什么;教师甚至买了可以吃的包子,让学生通过味觉去区分其他的东西……虽然各种活动非常有趣,学生热情参与其中,但40分钟下来,学生学到了什么?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观察活动经常出现,学生从出生起就在不断获得这样的感官经验,而科学教学超越了这些日常的感官经验了吗?如果没有或者不明显,这样的科学课又有多大的价值?

  从博物学到现代科学

  由此,让我想起了近代科学还未建立起来的博物学时代,那些被我们称为科学家的人,如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提出生物分类学的林奈,还有学生特别喜欢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们主要是通过感官细致入微的观察去研究自然的。虽然有重大发现,但用伽利略、牛顿等近代科学家建立起来的实验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还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

  到了现代,现代科学比近代科学更加严谨和先进,研究的方法早已超越了人的感官,包括射电望远镜在内的各种波段的新型望远镜和观测仪器,可以“看”到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天文信息,中子星的发现,引力波的捕捉,已经不是增强了人视觉的光学望远镜所能及。生物进化和分类的研究也是如此,已经超越了感官能及的生物形态学,可以从分子生物学,如基因研究的角度去研究生物的进化,作出更精准的分类。

  如今的数字时代,一切都在数字化,比特到处流淌,现代科学又迎来了新的飞跃。人类基因组计划建立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庞大数据。以此为基础,计算生物学可以大行其道,通过算法和模拟可以从这个庞大的数据库中发现更多的生命奥秘,使科学家有可能研制精准靶向的药物,去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不治之症。不仅计算生物学,而且冠以计算的如计算化学、计算物理学、计算地理学等新的科学门类不断涌现,再加上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进步,数字时代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又迈入了更加智能的崭新时代。

  从博物学到近代科学再到现代科学,延伸到如今数字化的现代科学,每一次的科学进步,都意味着对感官观察的超越,意味着新的科学思想方法的跃迁。

  何必把学生拉回博物学时代

  尽管如此,小学科学教材呈现的科学研究内容似乎还停留在博物学时代。

  在二年级通过感官去比较的内容中,教师设计了比较水温高低的内容。需要用手触摸杯中的温水,感受其温度的高低,但在水温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要辨别温度差别就困难了,这时就要用到温度计。而要学会使用普通的温度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认识刻度。由于常用的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受热膨胀上升的原理,测量的时间会比较长,这就带来了一些不便。网上搜索,有各种数字温度计,我们选择了具有一定灵敏度带有测温探头的数码显示的温度计,放到水里约1秒钟就会显示稳定的读数。于是,班内每个小组发一个,先让学生用手反复比较温度相近的三杯水温度高低的顺序,再用数字温度计反复测量——精确的数值和模糊的感觉一对比,科学仪器测量的长处显露无遗。有学生说,用手感觉水温会产生“幻觉”,不好把握到底是哪一杯水温度更高一点,而数字温度计测量水温更准确。这样的课使学生意识到,科学观测工具比感觉器官更可靠,从而对科学研究的本质逐渐有所体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