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情感的关爱不能缺位

网络资源 2019-05-04 21:07:23

  童年是短暂而宝贵的,作为孩子,谁不想在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下度过一生中最初的时光。然而,因为工作,环境等因素,有时父母会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照料。父母如何在缺席陪伴中保持和孩子的亲密联结呢?

  一位现役军人说出了他的烦恼:由于我是军人,经常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回一趟家。从孩子的出生到上学,我都没能亲自陪伴在她身边,为了弥补对孩子的愧疚,每次回家探亲,我都给她买很多玩具和好吃的东西。现在孩子上二年级了,可是我能感觉到,她也只是看到我给她带的东西时高兴一下,对我仍旧很陌生,不愿亲近我。有时见到我和妻子说话,时间长一点她就要找个理由打断我们,好像怕我把她妈妈抢走。偶尔和妻子有点争执,她肯定是坚定地站在她妈妈一边,还朝我扔东西。有时,看到孩子有不对的地方,我也不敢责备她,担心会因此更疏远我。我很苦恼,不知该怎样得到孩子的接受?

  从这位铮铮汉子的言语中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深情和无奈。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无疑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创伤,轻者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冷漠、自私、缺乏自信与安全感;重者可能给家庭和孩子本人造成永久的伤害。有关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对于问题儿童、不良少年和犯罪青年,如果考查他们的经历,很多也是在父母缺席的情况下或早期缺乏父母关爱的成长环境里逐渐发展而成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父母即使迫不得已而缺席,也要保持情感的在场。为此,这样的家庭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保持情感在场。家庭就像一个小舞台,如果说孩子是主演的话,那么父母不仅是演员更是导演。戏演得如何,既有演员的因素,更包含导演的功力,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先要检讨自己是不是尽到了一个好导演的责任。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对于那些父母长期缺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管的孩子,父母更要积极搭建沟通平台,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即使缺席,但情感依旧在场。比如,通过网络,电话,书信等形式,随时和孩子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也把外界的信息积极与孩子交流。代为照料的亲属也要不间断地把父母的关心向孩子传递,以保持亲子间不断的情感连结。

  其次,努力培育并细心呵护孩子的归属感。既然父母已经缺席不在身边,就必须让孩子接受这一现实,努力去适应改变了的家庭环境并重新获得归属感。如果父母的缺席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缺乏归属感的表现。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人,很容易产生孤僻甚至自闭心理,有些甚至终其一生也不愿向人开启,哪怕是自己最为亲近的人。因此,和家中照料孩子的成员随时保持联系,从侧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和他们共同商讨、指定养育孩子的有效措施。让孩子认可他们的养育方式,同时,也分担他们养育孩子的责任,更乐于接纳孩子。

  最后,要提前做好缺席前的准备工作。有一位父亲,将要出国工作三年。因此,早在出国前甚至更长时间里,他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孩子如何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尽量抵消父亲不在身边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三年的时间里,他不间断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和调整、完善原先的计划,让孩子始终感到父亲在她身边关注着她的成长。三年回国后,父亲既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也收获了女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而后者必定也是让父亲感到最为欣慰的。

  谨防“在场的缺失”。我们还要关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隐患,就是父母“在场的缺席”。不少父母借口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使得孩子的成长长期游离在父母的监控之外;或父母疏于和孩子沟通,造成亲子隔膜甚至形同陌路;还有的家长不注意教养的方式方法,费劲心力却怎么也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这些都是“在场的缺席”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是“情感缺失”一种表现,同样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童年的经历极为重要,它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和处事方式。作为家长,把每个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重视、尊重和呵护,不要让孤独的阴影笼罩在孩子身上,更不要等时机过去了才想起说:“孩子,我舍不得你长大。”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