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中的小技能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以下技能全部亲测有效。这些技能我也在坚持践行。
学习类
1. 每天早上花1~2分钟列出当天的To-NOT-Do List
To-NOT-Do List,顾名思义,指的是我们一天中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我们可以在笔记本里写下:
a. 我今天坚决不在读书时看剧
b. 我今天坚决不在面对面聊天时看手机
c. 我今天坚决不上某猫买衣服
记住,不要只在大脑里想,一定要手写下这个列表。有研究证明,写下自己每天的目标,比单纯在大脑里过一遍,更能增强我们的执行力。
2. 尽量用纸笔来记课堂或会议笔记,不要用笔记本电脑来记。
用纸笔来记笔记有以下好处:
a. 看起来比较有内 (bi) 涵 (ge)。
b. 记笔记时自由度更高:可以快速画流程图,可以快速关联两个知识点等。
c. 很多人打字都很快,因此用笔记本电脑记笔记时,容易逐字逐句地记下。这样,大脑就没有在努力组织并压缩我们听到的信息,不利于知识点的记忆。相反,我们用纸笔记笔记时,由于写字速度往往跟不上老师讲话的速度,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主动组织并压缩我们听到,看到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忆这些信息了。
当然,写字超快和打字超慢的人可以忽略好处c。
3. 通过教别人来学习复杂的知识点
如果我们无法简单明了地为别人讲懂一个复杂概念,我们其实还没懂这个概念。因此,要检测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一个复杂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别人的老师。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少有教学机会,但是,互联网中有许多这样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在论坛中答题,通过写技术型博客,通过微信群答疑,来找到自己在理解中的欠缺,并及时补足。这样,我们不仅能渐渐理清自己的思路,还能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讲解。何乐而不为?
We learn by teaching.
4. 不要强求自己看完一本书
很多书其实只有几章是精彩的,有用的,其他章都是打酱油的。这就好像一张专辑,往往只有两三首好歌。我们很少会强迫自己听完一张专辑中的每一首歌。同理,我们也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完成感”,而强迫自己读完每一本书。
5. 不要在学习中轻易地否定自己(有时我们学不会其实是别人的错)
有时,我们可能看了多遍也无法理解书上的一个概念,即使书中已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不要着急着指责自己,认为是自己比较笨所以才看不懂。有时,是讲解人的错。是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问题,我们才无法理解。此时,我们应该去其他渠道寻找其他版本的讲解:文字版,音频版,视频版,我们都应该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