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40年全区教育事业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

网络资源 2019-03-01 14:40:12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自治区教育地位不断提升的40年,是教育工作持续加强的40年,也是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40年。回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科教兴区战略为统领,在教育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深层次、突破性的变革,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

  一、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从乡村教育到城镇教育、从公办教育到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民族教育贯穿其中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有7733 所、在校生总规模达到385.3万人、在校教职工38.4万人。

  历经40年,全区教育实现了从“上学难”到“有学上”、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提前8年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中长期目标(70%)。提前3年实现“两基”奋斗目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到99%,处于全国中上、西部省区领先水平。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提前实现了国家“十三五”时期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63.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2%,比1998年(开始建立该指标)提高29.6个百分点;“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内蒙古大学成为省部合建高校,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实验室成为全区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加到15所、252个点,有2个学科、2所院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世界排名前1%。

  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40年来,自治区始终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先后实施了“一无两有”、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安、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投资建设了一批新学校和教育园区。2017年,小学生均校舍面积9.7平方米,是1980年的3倍;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18.6平方米,是1980年的5.2倍。

  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构建起“三通两平台”,全区95%的中小学校接入10M以上带宽,88%的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95%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70%的学校建成同频互动教室,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成为信息化教学新常态。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6位,整体水平位居西部省区前列。

  三、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师践行立德树人蔚然成风

  自治区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全面实施以“国培计划”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培训工程,面向全国招录高学历师范生,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全面提升。1980年全区有13万中小学教师学历不达标,2017年末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达到100%、初中达到99.99%、普通高中达到98.1%、职业高中达到91.2%、幼儿园达到99.8%。

  全方位提高教师政治和工作生活待遇,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自觉做“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教育改革蹄疾步稳,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自治区始终把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从13个方面制定了56个改革方案, 破除了一系列制约教育发展的障碍,解决了一系列影响教育发展的难题,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措施。在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推进足球改革试点工作中,把校园足球改革作为重点,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足球特色学校1650所、足球特色幼儿园300所,建立起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教育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与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目前,全区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层次项目扩大到17个;与俄罗斯高校合作举办2个孔子学院,与蒙古国合作举办1个孔子学堂。2017年,我区在校国际留学生达到5691人,公派出国留学生238人。

  五、教育社会职能进一步强化,服务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自治区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大局,坚持植根中国大地、植根内蒙古办教育,源源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40年来,全区累计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200多万名大学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加强创业创新扶持,2018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8.2%,连续6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教育成为培养民族人才的主渠道。我们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加大对主体民族和“三少”民族等学生的支持力度,全区少数民族在校生96.9万人,较1978年增加38.6万人,累计培养50.6 万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是内蒙古的一张亮丽名片。

  教育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1991年至今,高校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发表科技论文和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区90%以上。

  教育成为职业培训的主阵地。全区职业教育累计为自治区培养了200余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人才。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340.7万人次,一大批劳动者掌握了一技之长。

  教育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我们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在经费保障、工程实施上向农村牧区学校倾斜,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举措,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十八大以来,全区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364.7亿元,惠及学生3397.7万人次,精准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成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广泛开展文明校园等系列创建活动,教育系统全国文明单位达到 18个、自治区文明单位达到250个,6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六、保障更加有力,治理更加有效

  自治区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了各级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17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762.8亿元,是1978年 578倍。同时,主动回应人民对更好、更公平、更优质教育的期盼,坚持问题导向,下大气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课业负担过重”“大班额”“大校额”“择校热”“乡村弱”“大通铺”等突出问题,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自治区把加强教育地方立法作为推动依法治教的奠基工程,从1988年自治区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开始,陆续颁布了10部地方性法规和1部政府规章,依法治教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领导体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

  发布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侯元、发改委副主任刘丽娟、财政厅副厅长冯建中回答了记者提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