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真正的爱,是懂得放手(2)

网络资源 2019-02-12 16:07:37


  6

  同样还是龙应台和她儿子的故事,在《目送》里,她一直希望儿子能够回头看她一眼。

  十六岁,安德烈到美国做交换生。

  龙应台到机场去送他,她站在等候安检的队伍外面,用眼睛跟着儿子一寸一寸往前挪,“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安德烈始终没有回头。

  安德烈21岁时上的大学,正好是龙应台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如此,他也不愿跟妈妈同行。

  他戴上耳机,一个人听着音乐,冷冷走在前头,留给妈妈一个倔强的背影。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安德烈始终没有回头……

  直到有一天,龙应台终于明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必追”虽然苍凉,但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如此。

  一如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7

  作为父母,一直殚精竭虑地为子女操心着,希望子女们尽可能少走弯路。

  和和特别喜欢张爱玲写的一篇文章——《非走不可的弯路》,里面这样写道:

  在青春路口,有条小路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多年后,张爱玲以为年轻的朋友,也站在了她当年走过的小路路口,张爱玲忍不住大喊:

  “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朋友虽然碰壁连连,但最后还是走了过来。

  忙着为子女铺平人生道路的我们,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走弯路,就如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的结尾写道: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走的弯路。没有这一成长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成长。

  8

  我们都习惯于和亲近的人发脾气,而把温和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一段关系寄望过深,而其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父母读对子女“寄望过深”。

  文学家蒋勋某次在中欧EMBA人文艺术讲座上讲道:“母爱有时候也是一种暴力,尽管我和我的妈妈很亲,但母爱有的时候真是暴力,因为她不知道这个爱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是多大的负担。”

  在回忆起自己青春期时写的日记时,他不由得发出感慨:“人有两次脐带的剪断,大概第一次是出生的时候,第二次是你发育的时候,我希望跟母亲脱离一个关系,因为只有脱离才能证明我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9

  大诗人纪伯伦在其名著《先知》里有一首关于孩子的诗,值得每位父母去传颂和牢记,放在本文结尾,与各位长期关注“广东和教育”的爸爸妈妈们共同学习: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王者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和和真诚地希望各位父母,能够让你们的孩子远走高飞,不只祝福孩子们走出去,也祝福你们自己走出去,因为只有真的做自己,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

  解放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解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