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网络资源 2019-01-31 22:19:32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品读这首送别诗,也不难感受诗歌中的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于是,在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深入阅读文本后,我感受到诗人与好友相处时的点点滴滴欢乐的场面,有临别时好友的恋恋深情,出了阳关却是孑然一身,孤独寂寞。阳关以东,有家乡有亲人;一去阳关,再也难喝故乡水,难见故乡人。这样的两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交替,冲击着我的情感。因此我在课前谈话时,引到学生明白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顺理成章地引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利用教师的激情渲染,课伊始,就为学生努力营造离别的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感情基调,体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离别情。

  抓课题,抓文眼。诗的题目是诗的眼睛,解课题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依次解释了“元二”、“使”、“安西”。在初读课文后,我提问诗人是在怎样的氛围中送别的。这首诗中,作者的情感都凝聚到了一杯酒里。追忆往昔,遥想将来,太多太多的话想要对故人说。临别之际,诗人却只是一次有一次地举起酒杯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诗人想说的话,想表的情都化为了一杯酒,这一杯酒的分量由此可见。不难发现,酒即是这首诗中负载诗人灵魂,折射诗人心志的一个意象。于是, “体会酒中之情”作为我这堂课的暗线,穿插在全诗的教学之中。学生体会到这是一杯离别的酒,伤心的酒,祝福的酒……通过理解的不断深入,最后让学生感悟到,“这哪儿还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别的滋味——?”学生回答,是悲伤、痛苦、难过……当学生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一杯酒便具有了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活力,将学生与诗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想象的内容有:

  景物的想象: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先前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读者只有发挥充分的想象,为诗歌留白处补白,再现诗的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的感悟。在情景中启发想象,把学生带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说话、写话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