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性的本源缺失
由于工作原因,我多年没有担任教学任务,心里有点空落落的。有几次尝试兼课,重回课堂,但总被一些琐事打扰,终没有如愿,一颗心一直惴惴不安。虽然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依然可以指导老师课堂教学,但底气却越来越不足,自己要求老师们所做的事情到底合适不合适,心里没有一个定谱。于是,选择一个时机,我下决心返回三尺讲台,担任了一个班的教学。
一开始,自然引来众多议论和疑惑:校长有时间上课吗?如果因开会或忙于其他事务,耽误学生的课岂不是误人子弟?校长上课能上好吗?一双双眼睛盯着我,一件件事情考验着我。努力上好课的心情不知不觉聚拢全身,白天没时间备课,早晚加班;没有机会与学生交流,就通过书面批语和电话沟通;怕课堂容量小了,就尽量准备足够多的内容;怕学生知识缺乏联系与系统性,就多些归纳概括;担心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就讲一些学习方法与策略;自己时间有限,就尽量训练学生,运用小组机制和兵教兵的方法,把学习权利充分交给学生。结果,不知不觉间,课堂上学生学到不少东西,进步很快。
但在匆匆流逝的时间背后、在忙碌的教学之余,有一个问题让我体会尤其深刻,那就是原来在课堂上做了很多无用功,每堂课让学生做的事情太多,课堂被装得太满:本来半节课学生就能学好的问题,老师却拖了一节课;本来学生自己会学的,老师却喋喋不休;本来一套题就能达到巩固训练目的的,老师却选了两套题;本来这套题老师只引导学生破解几个问题即可,却从头讲到尾;本来讲完后应留给学生反思改错的时间,老师却把时间占满;本来应进行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老师却顾此失彼、以多胜少;本来应耐心倾听、等待每个学生的发言,老师却迫不及待地更换他人;本来能当堂解决的问题,老师却寄望于课下……
如此“多”的问题与窘况,让老师后悔不已,反思后的谴责之心始终伴随左右。于是,我暗自下决心,今后要从“精”上下功夫,因为教学上的“多”是学生学习的掣肘:老师给予的多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就少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就会被夺走;学生没有自学的时间,就不会有创新的思维与创造的成果。老师自己准备太多的东西,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少了,少了及时反思的时间,少了一一分析问题和揣摩学生个体的时间,少了精心打磨教学细节的时间。整个教学就会陷于匆忙,一切奔着结果而去。老师没有自己的时间,就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学养,没有心思投入到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中,不会考虑除了做题之外还会有哪些途径来实施教学。
时下,很多老师每天忙碌地游走于教室、办公室之间,忙着备课、忙着上课、忙着批阅习题、忙着与学生见面、忙着考试评分、忙着与人争时间大量布置作业,甚至忙着担心课下如果学生不忙自己的学科就忙其他学科。因为忙,教学就失去了教育应有的功能;因为忙,教学就变得功利简单;因为忙,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情感与个性。更多的老师都相信“多多”益善,学生其实不堪重负。
教学的本质与真谛人人都明白,但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又突然变得糊涂。我不敢说自己是多么明白,只是再次回到课堂的体验让我懂得,一切应从基本和常识开始,只要把教育中每件事情做到精致,不贪多也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乱象的衍生,背后是当下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学教育性的本源缺失。回顾整个教学发生的历程,可以看到教学与教育疏离的根源: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对效率与眼前利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教育环境的压抑与教学主张的封闭。这些现状乱象的后面,隐藏着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相。但是,这些属于真相的一切有效的思想与行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却很容易被忽视。
使教学回归教育性,致力于“学以成人”的追求,让每个人收获成长,必须致力于使整个教育场域成为一个追求共同愿景的共同体,使有效教学走向科学、公平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