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应对策略

网络资源 2018-12-13 11:26:05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带领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新的时代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要。传统大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面临着新的调整和改变。聚焦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从学习内容、学习场景、学习网络和学习体验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并从学习环境、教学评价以及学习文化三个角度对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未来教育;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原因分析

  1.时代背景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我国云网端一体化、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中国产业的现代化升级。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也进入到教育领域,推动了我国教育生态的转换和升级。新一代技术构建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对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目的教育模式,标准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标准,统一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性和选择性、海量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能够选择更加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工业化时代以来,学校教育传统的藩篱逐渐被打破,未来的学校形态逐渐浮现。

  2.人才的要求

  除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外,国际社会公认21世纪的学生还应当具备创造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协作能力等新的技能。其中,创造创新能力处于21世纪学习技能的金字塔顶端,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2016年,中国提出的学生核心发展素养也将实践创新纳入其中。由此可见,培养创新性人才对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30多个国家中,美国的创新能力排名第4,中国排名是第22[1]。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技术创新的排名相对落后,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教育的核心使命。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方式难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因素,而在直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输出人才的高等教育领域则尤为突出。

  3.“数字一代”生活方式的变迁

  2018年,第一代“00后”进入大学学习。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现代信息技术所围绕,是典型的数字一代,技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娱乐和学习方式。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伴随他们成长的新一代媒体技术,更加适应智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学生的知识来源变得更加广泛,不仅可以从教师、教材中获取知识,而且还可以从网络、各种电子设备中获取。电子设备既是学习设备同时也是娱乐设备,这就意味着在同一个时间段,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娱乐,并且随时在线分享。因此,当代大学生往往利用多线程的、多任务的模式进行学习。

  未来大学的教学必须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做出调整。技术支持的学习形式将越来越普遍,在线课程、项目式课程、社会化学习将成为和当前课堂学习一样重要的学习形式。

  学习以及学习方式的发展

  1.学习方式的定义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是学习者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2]。学习方式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呈负面影响,而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3]。学习方式和创新能力也是相关的,学生采用深层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创新力,而采用表层的学习方式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消极的[4]。

  2.学习理念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习以及学习方式的理解也不断地深化,经历了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造的认识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由知识习得学习到社会参与学习再到知识创造学习的转变[5]。以知识习得为目的的学习方式主要发生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识记和理解为主。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情境,因此社会参与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去参与探究学习,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在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协作中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以知识创造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建构自己的知识,强调学生是主动地去创造知识、输出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当前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为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可以预见这将成为未来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指导理念和实践方式。

  未来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尽管当前中国大学教育模式还未出现系统性的变化,但是已经开始探索面向未来学习的新的方式,未来大学的学习方式趋势逐渐明朗。大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来源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构建了新型的智慧学习环境,其海量的信息资源、随机的学习场合、突出的自我意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交互的便捷性,为大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6],打破了传统主要依靠教师和课堂获取知识的模式,大学生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开放式课件项目,尝试向全世界开放学习资源,带动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共享优质的资源。2012年,出现了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在线课程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MOOCs)的发展。慕课(MOOCs)的出现打破了大学的围墙,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知识获取方式。为了顺应在线课程发展的趋势,近些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建设了一系列优质的在线课程平台,如国家精品课程、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等。这些在线学习平台汇集了国内外著名高校、机构、学者的精品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多种学科,甚至是多种语言。2017年,国家对在线课程进行了审查和评价,保证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是可靠的、内容是优质的。

  除了在线课程平台,各种电脑或手机应用程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例如:微信不仅是一个主流的通讯工具,而且还是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微信公众号上有着大量的教育资源,且更新的速度快,学生每天都可以接收到最新的教育资讯。除了微信公众号,微信二维码也是教育资源传递的一个载体。许多教育场所、教育平台会给学习者提供二维码,让学习者通过扫码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再如:近几年发展迅速的知识共享平台—知乎。根据知乎2017年的用户调查报告显示:使用知乎最主要的人群是高校学生。他们主要使用知乎来学习知识、进行自我提升。通过知乎,他们可以提问并查找专业的领域知识,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就某个问题和相同兴趣的人一起互动和讨论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应用程序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取专门的知识,如英语流利说、扇贝英语、百词斩等可以用于辅助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大学生还能通过其他的网络学习平台、移动网络电视、远程广播等媒体获取知识。学生获取知识来源的变化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内容基础,这将成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的关键。

  2.技术实现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场景的无缝连接

  从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目的来区分,可以把学习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正式学习主要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而非正式学习指的是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7]。

  对于大学生来说,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移动设备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媒介,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非正式学习,如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在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中,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中,在社会工作中都会产生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

  当前,大学允许学生携带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进入课堂。许多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出现上课利用这些设备浏览无关信息的现象,巧妙地将这些设备和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改变大学生电子设备娱乐化的应用习惯。自带设备的学习拓展了学习的时空,保证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同时也为课堂提供了更多师生、生生对话的机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参与,促进了知识的主动建构[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