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吴有训: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开拓者

网络资源 2018-11-18 11:09:58

吴有训(1897~1977),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西高安人。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吴有训文集》。

1916年7月,吴有训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报考了中国最早成立的四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进入学校的理化部学习。吴有训上大学三年级时,恰逢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胡刚复归国前来任教。胡刚复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从事X射线研究的学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吴有训就是在他的引导下得以接触到X射线有关的基础知识,并由此逐渐培养起对X射线研究的浓厚兴趣。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吴有训在中学教了一段时间的书,于1921年参加了江西省赴美国官费留学生考试,结果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后来,吴有训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成为物理学家康普顿的研究生,专门从事X射线问题的研究。吴有训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做了7种物质的X射线散射曲线,证明“康普顿效应”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获博士学位。近而立之年的吴有训,经过5年一流大学科学研究的训练,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实验物理学工作者,这时他有一个最大心愿就是报效祖国。1926年10月初,吴有训打点行装,婉谢康普顿的极力挽留,踏上了归途,而康普顿则在1927年因为这项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现代物理学史上,康普顿效应占据了一个极端重要的地位。吴有训在效应的发现和实验验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本人从来都未将自己与康普顿相提并论,认为自己只是康普顿教授的学生而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科学家的谦虚品格和坦荡胸怀。而康普顿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则从来没有忘记吴有训在这项伟大发现中的重要贡献,在自己的多部著作和多种场合都不断提到吴有训的实验,甚至在自己的晚年还很有感慨地说道:吴有训是他平生得意的学生之一。

回国后,吴有训辗转任教于江西大学、大同大学、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物理人才,而且为后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理教学经验。

吴有训在物理教学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注重基本概念,启发学生从一些简单的事实中领悟出深刻道理;二是提倡自己动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三是鼓励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是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适当选修外系课程。他还强调教师不能脱离科学研究前沿,并且身体力行,边教书边做研究工作,这样教学就会有丰富的新内容。他也十分重视对外交流,鼓励本系教师到其他系甚至外校去兼课,他本人就曾在北京大学兼过课,同时也注意邀请外系、外校的学者来本系、本校讲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吴有训曾邀请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来华讲学。狄拉克于当年7月到达北京,在清华大学做了3天的学术访问,针对正电子有关问题发表演讲,这是当时国际物理学界最前沿的课题之一。此外,丹麦的物理学大师玻尔于1937年初到中国访问时,也应吴有训邀请在清华大学作学术报告。这些交流活动无疑使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师生开阔了眼界,也给科研和教学活动增添了新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吴有训一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对中国科学院的建设以及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建院初期,他对调整和充实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力量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既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关心新兴技术科学的发展,强调科学研究应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在制定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时,吴有训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倡议并参加拟订加速发展新技术的紧急措施,为我国半导体、自动化、电子学、计算机等技术做了很多工作。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非常关心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他是科学院研究生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亲自过问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后,他常到学校讲授普通物理等基础课程。他还非常关心自然科学史的研究工作,并教导后人一定要有认真科学的态度。1977年10月,就在他逝世前一个月,有位研究物理学史的学者去看望他,吴有训对这位学者谈到了关于如何评价玻尔、海森伯等物理学家,以及如何评价哥本哈根学派的问题。吴有训认为,应当充分肯定这些物理学巨匠的科学成就,对他们的哲学思想也应当加以研究分析,不要只是一味批判。吴有训还特别谈到了玻尔的人品,认为他的确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科学家,并且对中国人民怀有真挚的友情,在评价这样的科学家时,切忌片面和简单化,而要实事求是。

“吴有训的工作实开中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吴有训是近代中国科学史上一个模范的科学家” “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究的组织者”……吴有训获得的这些美誉,当之无愧,也启发后人泽被后世。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14日第13版 版名:教育家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