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亲子沟通时,如何机智地给娃“洗脑”

网络资源 2018-11-03 20:48:35

  相信父母都希望和子女好好说话、和谐相处,但却不自觉地用了负面的说话方式,阻碍亲子的沟通,甚至引爆冲突。

  亲子对话的绊脚石

  我们常常发现,很多父母会以指责的方式「表达爱」;会抗拒表扬和鼓励孩子,并称是为了防止孩子骄傲自满。

  曾听到一对母子对话,孩子说:「啊!我的作业忘了带了!」

  妈妈开始教训:「怎么老是忘东忘西?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每天睡觉前,要把第二天的东西都收拾好,现在出问题了吧!你自己想办法,没人救得了你了……」

  孩子本来已经很着急,现在又加上挫折,眼泪在眼眶里不停打转。

  类似的对话并不陌生,原本想要寻求帮助的孩子,因妈妈连珠炮的责备,更感到挫折。

  批评、否定、论断、责备、说教、命令、恐吓、嘲笑、轻蔑、防卫等,都是沟通的绊脚石。

  原因可能是父母传承原生家庭的沟通模式、在管教孩子时被孩子激怒,或执着于父母威权,就会习惯性或失控地说出伤害的话语。

  「你就是不用心!」「你再闹情绪,等下把你关起来!」「你的想法太幼稚了!」……类似这样的话,孩子听多了,内心能不焦虑吗?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了一个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与判断,与一个人能否成就自我息息相关。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期望值,遇事能够理智的处理,并且乐于迎接挑战,也往往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技能。

  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容易自暴自弃,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甚至于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对于孩子来说,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助攻,并与父母对他们的沟通态度是分不开的。

  亲子间要如何沟通?

  在传统的思维中,孩子要多听,不要表达太多意见,但新世纪父母应该学习符合新世代孩子的双向沟通模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及正向的价值观,引导孩子走向好的行为。

  1.摆正心态

  父母要学习使用引导式对话前,需先建立以下的信念: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权表达属于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思考的能力,更有选择与决定的自由。

  亲子对话时,听比说重要,问比答重要。

  2.尽量不用否定性的词语

  使用否定词语会让人产生一种被命令或批评的感觉,不易于接受,产生一种对抗的心理。很多的问题都是可以使用肯定的词语来表达的,这样对话才会凸显效益。

  比如,“这次考试你成绩退步了,这段时间肯定不够认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