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境界让亲子沟通无障碍
1
亲子沟通是令许多父母很头疼的事,我经常会在网站里收到这样的提问——
“我的孩子特别倔强,我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也没用,我该怎么教育他呢?”
“我家小孩3岁,在大人眼里一点都不听话,什么不能玩,他就偏去玩,要什么东西就要马上兑现,不买的话就大哭大闹,让家长很是头疼。对大人也不礼貌,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的宝贝现在不到2岁半,在同龄儿童中要比一般的孩子更调皮,什么事都比别的小孩逞强,说教都没效果,甚至还动过武力,实在让人头疼。请问我该怎么办?”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亲子沟通造成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方式,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而许多父母却掌握不好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和方法,频频发生亲子大战。
说到亲子沟通的3层境界,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有没有道理,再看看对促进良性的亲子沟通是否有所帮助。
第一层境界: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早在几年前还没有生孩子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很快,一位老同学看了文章后给我打电话,说:“你讲的道理都很好,我也有所感悟,但是做起来可不容易。”我记得自己还振振有词地“教育”了他一通,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纸上谈兵。当我真正成为妈妈后,才体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未必顺利。
站着说话怎么也比蹲下来轻松,尤其是我这等高龄妈妈,蹲一会儿就会腰酸腿疼。然而,往往在我发现宝贝儿子熊壮壮对我的“高论”充耳不闻的时候,或者我对他的问题答非所问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想起来这条“定律”,于是立刻蹲下去,问题也就解决了。
“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我才能更清楚得听到他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我觉得更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蹲下来”只是一个肢体动作,但它却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态从心里放下来。这才是最难做到的。这一代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他们好象天生就对尊重、平等有着更强烈的要求。也许,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理需求,只不过在家家都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大环境下,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泯灭了。可是,如果现在还想用上一代对待我们的那一套来对待我们的孩子,摆起大家长的架子,那么,亲子冲突势必难免。
其实,“蹲下来”本身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自己。我们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视孩子,在平视的状态下,我们也能体会到平等,你的语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心态也不再那么居高临下,与孩子的交流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