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孩子捉迷藏只藏半身?这背后的门道值得每个父母学习

家长帮APP 2018-08-23 11:29:51

  "1,2,3….我要找了,大家藏好了吗?"

  对孩子们来说,躲避他人的目光,想方设法把自己藏起来不被找到,是非常刺激的!捉迷藏的魅力实在太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不喜欢玩捉迷藏。

  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玩好捉迷藏这个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游戏,很多学龄前幼童在玩捉迷藏时,常常会表现的很奇怪:他们只把眼睛或者耳朵捂住,就自认为已经藏好了,但实际身体还都露在外面呢。

  心理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孩子在捉迷藏中"藏半身"的现象。

  在传统心理学看来,幼儿之所以有这种行为,是因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即"幼儿自我中心"理论),幼儿没有办法区分"自我"和"他人",凡事以自我为主,认为自己的意识超过一切,常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他人身上,所以往往会混淆自己的意识和他人的意识。

  幼儿的心理状态大致如下:幼儿捂住眼睛,发现自己看不见外面,就自然而然的认为别人也看不见自己。

  最近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幼儿自我中心"理论竟然是错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在孩子眼里,看见意味着什么?

  心理学家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是2岁到4岁的幼童,孩子们的前面坐着一些成年人,这些成年人按照心理学家的要求捂住眼睛或者耳朵,心理学家接着向幼童询问:"你能看到这个捂住眼睛成年人吗?"幼童们认为自己看不到这些成年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耳朵实验"上,幼童们认为自己"听不到"捂住耳朵的成年人所说的话。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心理学家们已经把各种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参数调至最低。

  实验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尽管孩子们自身的感官是正常的,但当对面的人眼睛和耳朵被捂住后,孩子仍会认为自己看不到对方也听不到对方说话,是什么造成孩子这种错误认知呢?

  原来,在幼童的思维里,"看见"这个动作是需要双方眼神交流的,幼童认为"当你看着我,而且我看着你的时候,我才能看见你。"

  反之也是如此,当双方没有眼神交流,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看不见"对方。这就解释了孩子在躲猫猫游戏中的一些奇怪做法,幼童常常用毛毯盖住头部来藏起自己,是因为孩子们认为毛毯可以遮挡自己的视线,对方和自己无法形成眼神交流,对方就"看不见我",这样就可以完美的隐藏自己了。

  孩子们认为看见是一个交互的过程,除非两个人彼此有视线交流,否则不能称为看见。这就解释了孩子在躲猫猫游戏中的"藏半身"的表现,孩子们并没有以自我为中心,那些做法反而说明了孩子会"换位思考"。

  孩子的心声:希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孩子们对"看见"的认知告诉我们:幼童们根本不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有没有受到外界要求,孩子们都会自发地学着用其他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即使有时候造成错误,孩子们也在所不惜——他们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学习和了解世界。

  孩子们在躲猫猫中的奇特表现以及对看见的认知,都侧面表达了孩子对"交流"的理解:交流是双向的,交流需要双方的沟通和反馈,如果只有一方主动,那么就不叫交流。

  这个结论打破了长久以来我们对幼童的认知,相对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们天生更加喜欢平等互利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他们努力营造出一种良好而和谐的交流氛围:

  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其中也包含着目光的交流;

  听不仅仅是被动地听别人说什么,也包括说话者和倾听者的互动;

  和别人聊天,也不是一方的单向输出,而是期盼两方的和谐互动。

  在尊重他人和渴望交流这方面,孩子们做的远远比成年人想象的更好,成年人完全可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榜样,学习孩子对交流的认知。孩子们似乎天生就是哲学家,他们知道交流和配合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END—

  作者:Henrike Moll and Allie Khalulyan

  翻译:小爱

  一起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本文系家长帮独家翻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