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家长跟孩子商量了吗?
面对小升初,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进入一个师资学风优良,升学率高的学校学习。当家长在为选择家门口的公办还是热门的民办头疼时,不妨听听孩子的声音,看看孩子的意思。
曾经有一位家长反映过,正当自己为选择哪所学校左右为难的时候,孩子直接走过来对她说:“妈妈你不要给我选非常顶尖的学校,要适合我的才好,怎样是适合我的呢?就是我在哪个学校算中等左右,那么我可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是非常好的学校,我去那里垫底也不好的。”这样一句话让家长焕然大悟,的确有时候孩子并没有多么强的文化素养功底时,宁当鸡头不选凤尾是正确的。
虽说家长无论做什么决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孩子好。家长希望孩子能受更好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尊重他们的选择。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欢与孩子协商,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封闭自我。
学会与孩子商量,在子女的教育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我们不应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者在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你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
父母学会与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与人相处,分歧是不可免的。那么如何妥协,如何让他人妥协都是必备的社会技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锻炼这种技能,对孩子的发展一定是很好的。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父母不可替孩子包办,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权衡利弊后再作出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孩子们都希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毕竟,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严来压制孩子,孩子即使口头上同意了,内心也无法产生努力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已经感觉简直就是受罪,怎么还可能与父母和睦共处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父母的意见只能通过建议或者协商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帮助孩子全面地认识问题。那么对于小升初,该怎样让孩子有效的参与进来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呢?
去学校看看
有机会带孩子去有意愿的几所学校逛一逛,家长下班了、正好顺路接一下孩子,或者利用周末的时候去小升初已经有意愿的学校周围去逛一逛,一来可以让孩子了解学校周围的情况;二来可以顺便打听一下学校的最新情况。
除了及时关注学校的官网以外,去学校实地参观恐怕是了解学校最直观的方式。如果可以进入校园内当然是最好的,可以对学校有深入的了解;学校进不去也没有关系,正好赶上有放学的孩子,可以让孩子主动上前与学长、学姐了解点实际的情况(家长在旁边辅助即可,这样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刚开始可能问的问题无关紧要,慢慢的孩子就会有自己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来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询问学校门口保安室的门卫,通常情况下,门卫由于接触的老师、学生比较多,也会了解学校基本的情况。
探讨感受
与孩子交流对于学校的感受,孩子参观了学校或者询问了学长、学姐、门卫,对于学校肯定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个时候在回家的路上,正好是家长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意见、想法,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只在需要补充或者孩子看法有些偏颇的时候,给予指导即可。
学校还是需要多去逛几次,孩子只去一次学校或者只和学长、学姐、门卫交流一次,得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多去几次,孩子对于学校的感受和想法可能每一次都会不同,每一次都会有新发现。最重要的是,以后孩子来学校读书不会有陌生感,同时在小升初面谈时,由于对学校的了解,孩子也会增加几分自信,对面谈有利。
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经过多次的参观、询问、总结,总会有一所或者几所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学校,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尽量的尊重孩子,共同作出决定。目标学校明确,孩子学习、面谈、考试等等相信也会比漫无目的或者只依赖家长的选择要更加用心对待。
另外,如果选定了目标学校,并不代表只盯着这一所学校,一般选2-3所为好,平时多了解该校的面试题型,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选好保底学校,避免最终没有进入目标学校又没有其他备选而无措。
建立自信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在小学校园里是最大的大哥哥、大姐姐,可是当孩子从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就变成了最小的一届,多方面不适应下心理压力就会变得很大,而且正值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展,会出现叛逆早恋等状况,此时孩子会变得注意他人的眼光,在乎他人的评价。
这时要适当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对于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孩子不好的方面也要及时沟通,一起找出改进的途径,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稳定良好的自信,有的学生家长比较挑剔,经常只注意到消极的一面,会使孩子更加焦虑,从而没有自信心,不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