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滚雪球”听评课活动的设计
一、“滚雪球”听评课活动的背景
听课、评课活动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形式。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听课、评课活动,它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两件最好的法宝。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习以为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重听轻评,甚至是只听不评。评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可行和有效,由于没有一个行为跟进的实践和检验过程,导致评不能促教,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或许有二个:一是教师专业的底气不足不敢评,或是怕说错、或是怕伤了和气,很少提不同意见;二是不会评,抓不住关键,面面俱到,平淡肤浅。
听课是一种感性认识,评课是一种理性认识,盲目听10节课,不如听后认真分析好一节课收获大。评课是听课的升华,没有评课,听课就失去了意义。为此,我们设计了“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
二、“滚雪球”听评课活动的特点
所谓“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就是同一内容经过多轮实践、评议、修改和调整,让教师通过实践和比较,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和学变得更为可行和有效。
“滚雪球”听评课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合作式、认同式、欣赏式的实践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发掘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让教师感受成功;在肯定教师的同时,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与实践,增强对课程教材中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原则贯彻、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能力。
三、滚雪球听评课活动的实施
“滚雪球”听评课活动分三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第一阶段
1、自主建组:以教研组为单位,自愿组建若干合作小组,每组不超过3人。
2、梳理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梳理各单元教学“五个点”,即知识点、重点、难点、训练点、拓展点,使教师对于教材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性的认识和把握。
3、实施主备制:分工合作,自主认领,承担1—2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要求做到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将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每一堂课中。
4、坚持主讲制:主备教师完成备课后,坚持“六个讲”:讲教学的三维目标、讲教学的“五个点”、讲教学的设计、讲有效教学策略、讲练习设计、讲教学的预期效果等,组员共同讨论备课,修改教案。
5、确定实践方式:“滚雪球”有两种形式,教研组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活动方式,或“一人多次研讨式”,或“多人多次研讨式”。
(二)第二阶段
1、分领任务:依据教学设计和研究主题,设计观察方案,学科组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各组的观察目的、任务和重点。
2、观察记录:各组分工合作,边听边看边想边记:
一听:聆听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回答,感受课堂的气氛。
二看:一看教师的教是否可行和有效,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二看教师是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自主的学,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记:记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记预设和生成不一致时教师的调控和处理,记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想:想存在的问题,想解决问题的对策,想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想自己执教时具体的实施方案等。
(三)第三阶段
1、评课:着力通过评来促教,结合现场采集的素材,就课说事,就事说理,评足优点,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2、反思与调整:执教者及时汲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个人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反思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资料整理与上传:在课后评析的基础上,执教者将课前的教学设计,现场对原有教案的调整,通过施教、观察和争鸣所获得的感受加以整理、上传,成为共享资源。
4、总结表彰:期末,各合作研究小组对“滚雪球”活动进行小结,并做好评优申报工作。校学术委员会具体负责相关的评选和表彰工作。
例如:
四年级语文组教师上儿童诗《小蚂蚁回家》作为“滚雪球”的篇目。在首次合作备课中,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设计相应教学环节。
第一位教师教学后,教研组内进行评课。大家指出“小蚂蚁迷路”并非教学的重点,而教师教学过于细化,占用时间过长,教学要以整体感知为目的,可以调整为先出示与故事主要内容相关的填空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全面感知。
第二位教师根据调整后的教案进行教学后,从班级间的差异得到启发,大家认为教学中的某个语言训练要求可以因人而异,由原先的单一目标调整为分层训练,根据学生个人实际能力进行。
第二轮教学后,对教案又作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了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修改了原教学设计中拓展说话训练这一环节,给学生一定的句式,使他们有章可循,又达到训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