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2)

网络资源 2016-12-29 16:35:31



  教学片断3:苏教版第十二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课文说白骨精“诡计多端”。请大家想想,这白骨精,究竟施了哪些诡计?听你们老师说,你们前不久刚好上了节“感悟三十六计”的综合实践课。请大家拥“三十六计”分析一下,白骨精施了哪些诡计?

  生:我看出了她的“金蝉脱壳”计。“‘啪’的一声村姑倒地死去,可是倒地的只是白骨精的化身,她的真身却化为一缕轻烟逃跑了”。

  生:我发现了“美人计”。“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

  生:我发现了“连环计”。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差点丢了性命,她知道有孙悟空在,是吃不到唐僧肉的,决定再施诡计,让唐僧把孙悟空赶走”。

  生:他还用了离间计和苦肉计。“孙悟空扮成老头……我这条老命也和你拼了”。他用自己拼命的方式来离间师徒的方式。

  生:他还用了调虎离山计。

  师:这里的“虎”是谁?

  生:孙悟空。

  生:使用了“激将法”。白骨精把孙悟空激怒,让唐僧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进而把孙悟空赶走。

  师:大家感悟得真好!请看大屏幕,老师将白骨精施的诡计归纳出来了。

  变村姑——美人计 借尸还魂

  化身逃——金蝉脱壳 以假乱真

  变婆子——连还计

  变老儿——离间计调虎离山

  喊救命——声东击西

  说拼命——激将法 苦肉计

  师:真是计中有计,环环相扣,计计相连,阴险之至。这就叫做——

  生:诡计多端。

  师:白骨精肯定没有读过《三十六计》,但是她的计策却暗合了《三十六计》,为了吃唐僧肉,她是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啊,这就是——

  生:诡计多端。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让学生用“三十六计”来解读“诡计多端”,以“诡计多端”为支点,带领学生沉入多重文本,在多重语境中感悟词语的意趣,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拓展了词语的深度思维。

  五、品读,词语音韵的感性展示

  古今中外的语言艺术大师都十分重视词语的语言美。我们所说的语言美,主要是指如何使声、韵、调等方面配合协调的问题。而一首作品中押韵、叠音词和反复三种手法运用,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节奏,让作品带上一种浓郁的音乐感。叠音词的使用是语言音乐美的一大特色。在小学课本中常见的,有“AABB”式的“噼噼啪啪”、“絮絮叨叨”、“风风火火”、“嘻嘻哈哈”、“高高兴兴”、“飘飘荡荡”,有“AA”式的“淡淡”。有“ABB”式的“一群群”、“一颗颗”。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叠字可以增强循环往复的美感,促进语调的和谐。面对这一宝贵资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祖国汉字的这一精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在浙教版第九册《在大熊猫的故乡》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教学片断4:浙教版第九册《在大熊猫的故乡》

  师:课文中有很多词语非常美,我们来欣赏一下,请看屏幕——(出示一组词语)

  苍绿幽静鸟鸣声声

  郁郁葱葱泉水清清

  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一生读词语,教师正音:幽,涓)

  师:现在请大家依次读词语。(学生读,语气平淡)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再去读读其中的某个词语,想象一下,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自由读词语,不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读着某个词语,你脑海里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生:读着“苍绿幽静”,我好像来到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树枝相互遮掩,看不见天空,里边很静,很静,偶尔传来几声悦耳的鸟鸣声。

  师:真美!来,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苍绿幽静。(读得抑扬顿挫,很有绿意浓浓的感觉)

  生:我读“流水涓涓”,仿佛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流水。

  生:我读着“鸟鸣声声”这个词语,仿佛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小鸟在树林里边飞边叫,周围满是清脆的鸟鸣。

  师:老师给你们配音,我们一起读,好吗?

  生:(热切地)好。

  (教师用口哨模拟出了清亮的鸟鸣,学生读“鸟鸣声声”,声音里包含喜悦,读完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

  师:谢谢鼓励。

  生:老师,我来读!“泉水清清”(学生充满深情,“清清”两个字读得很舒缓)我仿佛来到了清澈澄净的泉水边,里面有很多鱼儿在嬉戏玩耍,还可以望见溪底的沙石,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格外清晰。

  师:好一面天然的镜子啊!你读得真美!

  师:读着不同的词语,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孩子们,学词语就要学会联想,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请你把觉得最有味道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其余的词语,都读得绘声绘色)

  师:谁能用这些词语来介绍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先自己准备一下。

  生(在位置上自言自语)

  师:好,请一个同学来说说,让他把我们带到大熊猫的故乡。

  生;同学们,我们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苍绿幽静的原始森林。这里,树木郁郁葱葱,箭竹茂密,泉水清清;鸟鸣声声应和着流水涓涓,咱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天堂!(热烈鼓掌)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婉转的诗,在如诗似画的品读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语言的魅力泼泼洒洒地散发着。在这样的教学境界里,词语的魅力就这样牢牢地在学生心里生根了。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这样,就一定能让文本中丰富的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使学生成为词语的“富翁”。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2期,山西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山西教育出版社。

  3、《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1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