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追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融合(2)

网络资源 2016-12-29 16:22:07



  四、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双边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对话过程,多媒体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可被用来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情感激励,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创设联系的纽带,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畅通,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完美结合。

  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长城和运河》一课中学到“长城景象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长城图,请同学们赏析后展开充分想象,并结合课文内容畅谈对长城奇异景象的独特理解。设计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现成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话,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学生有多个切入点去理解课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有所得。教师可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通过视频台切换到大屏幕上,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给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巧用信息技术,尝试探索模式,创新阅读教学

  基于校园网络下的语文教学,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语文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我在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完美融合的同时,也尝试着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常用的表现形态有:

  1、美文精读: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美读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或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研读: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个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自主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个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互动性写作的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5、听力训练:汉语亦应进行母语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强化朗诵训练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巧用电教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愿我们的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语文,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

  (此文获江苏省2005年度优秀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发表于2006年《扬州教育》)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2] 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电教》 2001年第1期

  何克抗、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

  [3] 吴柳《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4] 黄埔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 《课程、教材、教法》 1996年第10期

  [5]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