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设问的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怎样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就课堂设问而言,不仅是为了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结合课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堂设问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解认识。
一、 提供学生思考、探究的平台,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
【课例】《比的基本性质》教学:
师:我们已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生:………。(回答略)
师:除法中有什么性质?分数中又有什么性质?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请大家回忆一下。
生:……...。(回答略)
师: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猜:在比中可能有什么规律?大家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告诉大家?
学生回答后,鼓励学生小组合作、验证,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推导过程进行教学设问,学生不知道对比值相等的几个比的探究有什么作用,对新知识的理解就会显得生硬,造成学习上的被动,更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脱节,不利于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有效地设问策略,把比的基本性质的得出过程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究、多角度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
二、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课堂动态生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活动水平。
【课例】《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
师:市水泥厂有一根圆形的大烟囱(课件出示图片)。要想知道这根烟囱占地多少平方米,有哪些方法?
生1:测量它的半径。因为烟囱底面积是圆形的,要求烟囱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我们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圆的半径。
生2:半径没法量出来。你看看,烟囱那么高,况且上下粗细不一样,所以测量半径的方法不行。
师:同学们想得真不错,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测量它的底面周长。烟囱底面是个圆形,我们用绳子绕一圈就可以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根据圆的周长可以算出它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就解决了。
师:你的办法真好,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用两根长木条夹住烟囱底部,让木条平行,测量出木条间的距离,也就是圆的直径,根据圆的直径也可以算出圆的面积…….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学生可以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探究知识,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有效地课堂设问,可以使学生时时处于“解决问题”的状态中,积极主动投入到问题情境探究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只有在这样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活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