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应用题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教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良好学习品质。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会走向未来、适应生活及个体发展所需要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获得解决实际问题必需的数学;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方式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在改变应用题教学方式,开放应用题教学素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儿童全部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与他们身心发展过程同步。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许多学生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密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生活化教学尤为必要。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根据本班男女生情况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我们班有男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2,我们班共有多少人?”作为例题。该题把抽象的知识用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情节表示出来内容又贴近学生实际,因此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很快得出结果(本班总人数50人),根据得出的结果再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就简单多了,从而很容易地寻找出解题方法。
从学生身边实际出发,开放应用题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并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如学习长方体体积以后,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长方体沙坑中的体积,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长方体的长和宽。在测量沙的高度时,遇到困难,经过反复实践,学生终于找到了测量方法,即先用直尺插入沙坑底部量出沙坑的高度。最后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沙坑中沙的体积,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需要实践,还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培养动手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解答应用题。例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分解展现圆柱表面积是等于其侧面积加上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该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知识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要创设机会,多让学生说明解题思路与算理。借助操作实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按操作实验顺序把实验操作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真正发挥操作实验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3、培养自觉能力。教学时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读题,通过读题理解题意,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归纳出解决应用题的一般规律和步骤,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重视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把握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引导学生多角度,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异想和假设,这是思维创造性的表现。如解答:“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单独做各需要8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完成?按照常规思路解答,应为1÷(1/8+1/8)=4天。在计算中,有的学生想(1÷2)÷1/8=4(天)和1÷1/8×1/2=4(天)的解题思路,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理由。还有学生大胆地提出了8÷2=4(天)的设想。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正是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解题方式充分展现了求异的思维成果。
2、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分享创造喜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对全体,又要兼顾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适应数学教学,自主参与,各得其所,各有所乐。例如解答应用题:“A、B两地相距72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开出,甲每小时行100千米,乙每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有的用算术法解,720÷(100+80)。有的用方程解,设两车X小时相遇,依题意得:(100+80)X=720。有的用按比例的方法解,100︰80=5︰4,5+4=9,相遇时间:720×5/9÷100或720×4/9÷80。以上这些解法放映了学生认知的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不强求一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解答,尽可能发挥其潜能。
3、培养思维严密性,打好创新基础。思维的严密性是指思考问题时,周密无漏洞,有理有据,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如学生在解“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1分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做这个水桶大约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时?”我先让学生依照题目中的条件做完,接着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改成一油桶,并把求水桶用的铁皮改为求油桶用的铁皮,其余不变。改题后要求学生说出各自对新题的见解。第二天上课时,再提出这个问题,经过观察比较,大家统一了看法:水桶一般是没有盖的,而油桶都是有盖的。因此,原题改为求油桶铁皮后,解法与原题解法不同。这样教学,让学生亲自去寻找正确答案的依据,不但使其思维严密,而且教会了他们学习、探索的方法,打好了创新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点”,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就能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从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谢秋连,基于应用意识培养的应用题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邓国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探[J]基础教育研究.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