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1吨有多重》说课稿

网络资源 2016-12-07 18:50:11

  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而本节课又是学习较大质量单位"吨"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物体的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把"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收集信息、初步感知

  (三)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四)应用拓展、加深认识

  兴趣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在第一个环节,我创设了"背一背"的游戏,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背一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这时我给学生提出问题"要想知道物体或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收集信息、初步感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常见的秤和有质量标识的包装袋学生是不陌生的。所以,我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常见秤的图片、调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请看,这是孩子们通过从网上下载、查资料、给实物拍照等方法搜集到的图片,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调查表:

  孩子们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常见的秤,开阔了视野,并通过任选桌上的物品称质量,知道了台秤和天平的使用方法,而且从调查表中初步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新型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它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我先让学生用台秤称出正好是1千克的物品质量,放在袋子里,在小组内轮换着掂一掂。然后用天平称出正好是1克的物品质量,再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与1千克的质量区别。又通过让学生估计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或1克,并进行验证,不仅使学生感知了1千克和1克到底有多重,同时也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求知的基本理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我让学生先算一算2袋500克的盐有多重,再用台秤称一称。使学生在操作中直观理解了1千克=1000克的关系。为了使学生真正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我又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素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计并称量自己身边的物品,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称出的物品又多又精确。孩子们有的称书包,有的称课本,还有的称尺子,真正达到了习中得趣、习中得知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第四个环节,我又设计了一个"慧眼识真"的练习题,再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小明写给外公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外公:

  您好!

  我已经10岁了,身体特别健康,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2个,250千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4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外孙:小明

  同学们读完这封信,嬉笑之余,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小明找出并改正了信中的错误,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整节课,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思维不断被激活,各种感官不断被调动,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提高。

  新课程呼唤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让我们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上手常动、脑常思、口常开,为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请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快乐吧!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