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师:到这里来上课有什么变化?生:场面大、人多、地方大、老师变了……师:谁没有变?生:同学。师:我第一次来嘉善很想去一个地方,知道是哪里吗?生猜不到,师自主揭晓答案:小树林。并问哪里有?接着老师请一名学生上来在黑板上画一个小树林,再画一个大树林。
然后又请一名学生上来在黑板上画一个田野,要求画得大一些,广阔点。
最后,老师说:“张老师来造一座房子吧。”(拿起粉笔画了四条线,简笔画的房子。)并在黑板上写下“守”字,对学生说:“字里也有房子,宝盖头就是房子,那么下面的‘寸’表示什么呢?”(学生不得解)
师继续问:“守”为什么是“宝盖头”加“寸”呢?守住一个房子需要什么呢?并且在房子里画了一只简笔画的“手”。
生:寸步不离,“手”——“寸”,就是用双手保护家园的意思。
【张老师的课前谈话设计精心,看似不经意地提问“我第一次来嘉善很想去一个地方,知道是哪里吗?”来引出小树林,通过让学生画小树林、田野、房子,初步搭建起今天学习的板书,于无痕处见有痕。而对“守”的教学体现了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字理析词”的理念,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未开始便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很新颖、独特。】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理解题意
1.出示“寓言”,指名读。
师:喜欢听寓言吗?今天学一个与“守”字有关的寓言——生:守株待兔。
师板书补充课题,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因黑板的晃动写得较慢。但老师非常机智地对学生说:“黑板看到我们小朋友看得很认真,所以一直在点头呢。”语言很幽默,使学生更加认真地看老师板书,显示了教师的课堂机智。这样的机智化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多次出现。】
2.师:听过这个故事吗?你最早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从书上看的、听妈妈讲故事、老师读的……
师:有没有做梦梦到的呢?
生:学生笑而摇头。
师:古代有个大思想家叫“韩非“,他经常看到周围的事或做梦梦到什么就写下来。(课题下板书”韩非“。)
3.师:我们应该怎么读故事呢?
生:要有感情、有力、大声、朗读……
二、读故事,概括复述
1.自读故事,认读生字词语。
要求:4分钟时间大声读故事,把故事读通。(板书:通)读完一遍用一根手指头表示,读完两遍就用两根手指头表示,读完三遍就用三根手指头表示……假如手指头不够用怎么办?那就用下面的吧。
【学生初读故事的时间,老师给足了4分钟,读得尽心尽力。】
2.再读故事,找找哪里生字最多最难读。
学生读完后,老师进行朗读遍数的统计:读完4遍的请举手。读完三遍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完3遍,最多的学生读了五遍。
3.出示句子,指名读。
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这句话生字多,怎样读准呢?
指名读句子。
师:“此”用什么好办法记?
生:跟“比”差不多,还有“些”。
教师拿出一些白纸,说:“这是一些纸。”然后他丢掉一些,再丢掉一些,最后只剩下一张纸,说:“这些纸——此张纸。”【理解“从此”】
师:课文中的“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生:古时候。
师:古时候的这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生:从捡到野兔之后。
【这一环节,我认为教师的引导非常无痕又巧妙,其实学生原本回答的“古时候”与理解“从此”可以说完全不契合,但教师很自然地再问“古时候这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多么机智啊,简简单单就化解了一个小小的“危机”。】
师: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呢?(建议学生可以编儿歌来记。)
生:“锄”就是铁来帮助你来挖土。(师:古人造字很有意思,真有办法啊。)
生:“撞”就是“撞倒”。(师:你组了个词,也行。)
生:“撞”就是儿童出生用手爬。
生:“桩”就是一个“木”加一个“庄稼”的“庄”。
生:“树”就是“木+对”。
学生逐个分析了字形后,再齐读句子。
4.了解句子与题目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概括性复述。
(1)指名读上面的句子。
师:你有没有发现题目的意思?
生:“兔”就是“野兔”。
生:“待”就是“等待”。
生:“株”就是“树桩”。(师在田边画了一个树桩。)
师:四个字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1:守着木桩等着兔子来撞死。(师建议把“木桩”改成“树桩”。)
生2: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来撞死。
(2)师:再加上起因、结果呢?
生:种田人有一次捡到一只野兔,于是就天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他田里的庄稼全完了。
师:用简单的话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大家各自试试。
(3)情景说话,对故事进行概括性复述。
师饰演正在炒菜的爸爸,请一女生饰演女儿,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说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一)生再读故事,要求:读出表情来。(板书:表情)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生读,思考:他是怎样的表情?
生1:他是高兴的。(读)
生2:他是惊讶的。(读)
2.理解“窜”(字理析词)。
师:“窜”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冲、跑。【其中“跑”字是教师在学生说出“飞快”后,引导学生得出“跑”的,这个地方,我也认为教师的引导很机智。】
师:“窜”是什么部首?关注“穴字头”,知道“穴”就是“洞”的意思。
出示“窜”的汉字演变过程。(略)
(二)生再读故事,要求:读出想。(板书:想)种田人在想什么?
1.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种田人在想什么?
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师:从哪个词读出他整天在想什么?
生:“每天”,就是一直的意思,不是偶尔的。
师:他就这样不想劳动,却想有收获。这叫——生:好吃懒做、不劳而获。
师:这时他是什么表情?
生:乐滋滋的。(读句子)
师:“滋”是什么旁?种田人拎着这只又大又肥的野兔流下的是什么?
生:口水。
师:两个“滋”连在一起,那口水就流下一大片了。
指名读。【学生越读越好,乐、馋的感觉都有了。】
师:他还会怎么想呢?只有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想法呢?(不劳而获)
2.出示“获”进行字理析词。
出示:获穫(禾+蒦huò)
獲(犭+蒦huò)
通过“艹、犭”了解演变过程。
师:他有没有去种田?
生:没有。他丢下了锄头。
师:是叫他下岗,还是他自己辞职啊?
生:是他自己辞职不干的。【众人笑】
四、想故事,明白寓意
(接上)生:他一不做二不休。
师:是啊,他一不做二不休,就专门坐在那里干什么呢?
生:等野兔。
师:这样的人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讨厌、嫌弃……
师:对这个种田人,你是什么态度呢?
生:批评、他真懒惰……
师:在生活中,很多东西要丢弃的。(板书并教学“丢”字,上面的“撇”就是丢弃的意思,下面是个“去”。)也有一些东西是要守住的。(板书并教学“守”字。)
下课。
【由于时间的关系,课结束得有些草率,与原本的预设也有较大的出入。】
【原本预设】
四、想故事,明白寓意
1.再读故事,想想:种田人毛病出在哪里?你怎么劝说。
2.创设情景:怎么劝说种田人?
3.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思考:怎么用寓言故事来劝说。
五、写字
1.看帖:分析“守“、”丢“的字形与位置。
2.练习写字。
3.评价结果。
【听课感受:张老师的课上得很别致,尤其是“字理析词“的字词教学,让我们耳目一新,也听得津津有味,看得惊喜连连。这样的教学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可行的,也很有意思,相信能牢牢地抓住孩子们的目光和心理,值得好好学习与研究。】
【附课文】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