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小学新语文:为啥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奥数网 2016-03-30 18:06:43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也在告诉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东学堂语文的教学理念“新语文”,正是要帮助大家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多关注一些、多想一些,产生全新境界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我们也特别开辟了“学点儿新语文”栏目,每期邀请不同的老师来发现生活中的知识点,引导我们懂得学以致用,帮助更多的学员和家长朋友们,回到生活中,“学点儿新语文”。

  【为啥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腊八”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民间一直流传着“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说呢?

  在我国古代,“腊”最初是一种祭礼,称“大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四次祭祀完毕便是一年。其中的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也就是“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作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而举行冬祭这一天便称为“腊日”。大概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确定为“腊八节”。在古代,人们是没有明确的大年小年之别的,整个“腊月”都是庆祝丰收,举行祭祀之时。

  后来,在我们熟悉的童谣中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白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些天真童趣里流露出孩童们对过年的无限期盼,也呈现了腊八之后人们就开始为新年忙碌的身影,也就是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开始逐渐打破这样常规的习俗,不再拘泥于日期,而是随机的置办年货,来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但是对于很多传统家庭而言,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对于我而言,腊八到春节的这段时间,最难忘的要数小年了,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这是春节前的一大预热。小时候每到这一天,家里会在“灶君神位”的两旁张贴“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类似的字样。送灶一般是在黄昏举行,民间文化中说恭恭敬敬地送灶王爷,是为了让上天汇报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行径,以求得到玉皇大帝的嘉赏或宽恕,并保佑来年四季平安。祭灶的供品,除鸡、鱼、肉与酒饭外,还要另加一道糖稀,就是灶糖,说是要用糖稀粘住灶神的嘴,上天后少说坏话,多说甜美之言。到了除夕夜,还要举行同样的仪式,再把灶王爷接回家,当中寄托着辞旧迎新祈求。

  再如“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有钱无钱,打扫干净好过年”:因“尘”与“陈”谐音,此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些都是在腊八之后,人们为迎接新的一年做的准备。久而久之,人们说腊八之后为新年做准备的“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一俗语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另外,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祀外,便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喝腊八粥,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这应该是腊八节和腊八粥联系的较早文献记录。人们在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之际,以喝腊八粥的习俗,最终想达到祈求丰收和吉祥幸福的目的。

  然而历史上,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是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更有“腊八豆腐”,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安徽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这样看来,腊八这个节日也为人们准备了丰富的物质储备,从而拉开新年的帷幕!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