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小学新语文:中华“四大吃货”都有谁?

奥数网 2016-03-30 17:59:50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也在告诉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东学堂语文的教学理念“新语文”,正是要帮助大家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多关注一些、多想一些,产生全新境界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我们也特别开辟了“学点儿新语文”栏目,每期邀请不同的老师来发现生活中的知识点,引导我们懂得学以致用,帮助更多的学员和家长朋友们,回到生活中,“学点儿新语文”。

  【中华“四大吃货”都有谁?】

  “问世间吃货在哪,水中鱼可百许头!”眼里只有吃!吃!吃!常以“吃货”自封的我,最近想盘点下自己在吃货中的排名,不由觉得惭愧,原来我们的诗圣、诗仙、诗哲们才是真正的“食圣、食仙、食哲”呢!

  春节临近,亲朋好友团聚在即,吃喝是少不了的日常功课,顺便说一句,小盆友们吃的时候,别忘了学习一下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滴饮食文化。这点东西“地球人都知道”!

  再孤陋寡闻的人,四大菜系或者八大菜系,名字总能说出几个来的。可是,对于历史上那些曾经对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们,你知道多少?有感于此,我今天就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美食家。绵长的中国历史,出现过的美食家,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这里只能择其荦荦有名者介绍:

  还是从春秋时期的孔子说起吧。孔子的头衔已经很多啦,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老人家……已经是长长的一串,我认为,还应该再加上一个:美食家。孔子他老人家虽然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之类的大话,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十分讲究饮食的人。据说他的讲究涉及礼仪、卫生、口味等各个方面,《论语·乡党》有一节文字可以视为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纲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惟酒无量,不及乱。

  不撤姜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言,寝不语。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斋]如也。

  讲究之多,为常人所望尘莫及。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征引。单是这一节文字,已经足以证明一点:生活在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美食家!

  第二位要说的是汉末的曹操。读过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诗人;曹操对于酒文化颇有心得,写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类的名句。殊不知,曹操还曾经下功夫研究过烹饪艺术。据说曹操在烹饪方面作过专门的研究,甚至还撰写过专门的著作呢。辑录自《太平御览》等文献的《四时食制》,讲的都是鱼的产地和食用方法的。曹操是一个特别爱吃鱼的美食家。这里略举两条如下: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御览》九三六)

  疏齿鱼,味如猪肉,出东海。(《御览》九四〇)

  第三个是唐朝的杜甫。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诗圣杜甫是个一生潦倒、愤世嫉俗的苦情派诗人,其实大谬不然!杜甫出身名门,从小生活无忧,青少年时代曾过着呼鹰逐兽、裘马清狂的日子。中年以后虽然吃过不少苦,但他毕竟是生活在统治阶级集团中的人,山珍海味、龙肝凤胆,全都见识过。在他的诗歌里,宫廷大餐、王公宴会、农家小酌,都有生动的描写。诗中有关于吃生鱼片情形描写的;战争年代一顿简单之极的宵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充满人间温馨……都是文学史上的珍馐佳肴。

  杜甫可以说是用诗歌表现中华美食的第一人。

  怎么样,有没有对美食垂涎三尺,^_^咱可是学习享受两不误!

  接着说第四个,毫无疑问是宋朝的苏轼。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他发明过一味至今广受欢迎的佳肴:东坡肉。除了猪肉,苏轼喜欢过的菜肴材料还有各种鱼(比如黄鱼、鮆鱼、鲈鱼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河豚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从中可见美食家苏轼的勇气!到了晚年他的兴趣转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在广东海南期间,遍尝南国各种水果,杨梅、芦柑、荔枝、龙眼、橄榄、槟榔,他没有一样不喜欢的。尤其喜欢荔枝,“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长留天地间。此外,苏轼晚年还曾着意于汤菜(羹)的研制。其中有一款是苏轼在田野间,架着一口断了腿的破鼎制作的,主要材料是萝卜。这款羹大概有不错的保健作用,东坡先生挺得意,自号“珍烹”,而且以“东坡羹”三字命名。还有一款金牌东坡羹,名字叫“东坡玉糁羹”,是苏东坡的儿子发明的,具体制法苏东坡秘而不宣,不肯公布菜谱,只告诉我们主要材料是山芋。

  一句话,古人真心是懂得身心共养呢!中考改革加大了对文化的考查,同学们在学习古诗文时可要长点心呀!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