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小升初新政引冲击波 南昌酝酿新一轮改革(2)
理想:不拼孩子不拼爹
“择校问题肯定不会通过一个文件就得到彻底改变,但至少指明了一个减负的方向。”四年级学生家长潘世龙坦言。潘世龙的孩子目前就读的是一所公认的优质 小学,还有两年才进入小升初,因此他目前是属于“观望群体”。不过两校取消全市选拔的消息,还是让潘世龙松了口气,“本来还想这两年好好抓一下,努力挤进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现在全部实行地段招生,‘拼孩子’的做法可以放缓了。”
同为家长的赖中泉则有自己的担心:“不公开选拔,会不会滋生暗箱操作?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事能真正让公众参与的话就好了。我希望 就近入学出台的政策更透明一些,出台以后加强执行力度。”赖中泉的理想模式是,“小升初”就跟四年级升五年级,五年级升六年级一样。现实是,优质中学往往 并不在家门口,按地段入学又觉得亏欠孩子,倘若要“拼爹”,自己也绝无优势。他认为单纯的执行就近入学并不是治标又治本的办法,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扶持薄 弱中学,不断缩小各校的办学差距,让老百姓们觉得在哪里上学都一样。
信心:两校发展不受影响
作为这次“小升初”招生政策调整的“主角”,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和南昌十中都表现出了坦然和积极的一面。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的何啸鸣主任告诉记者,取消了“择优”势必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以往全校三四百人的初中队伍全是优选出来的学生,老师们的教学相对省 力,但是也承载了不少来自社会各界的争议和压力。“改版”以后,虽说学区生源参差不齐,但是当今的家长都十分重视教育,有着良好习惯和扎实基础的学生并不 在少数。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往往很强,摆在学校面前的新课题就是如何把普通生源转化成优质生源,只要全体老师积极调整教学思路,查短补缺,学校还是很有 信心在三年之后能有好的收成。至于保送生计划是否会受到影响的问题,何啸鸣予以了否认:“重大教育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一般都会提前几年告之各界,我们尚未 得到取消学校保送资格的任何通知。而且,校高中部的生源是通过中考选拔的优秀学生,他们的素质一样经得起考验。所以,初中招生的调整绝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高 考成绩。”
与南昌市外国语学校一样,南昌十中选择了直面挑战。众所周知,“少年班”是南昌十中的金字招牌,至今已有29年的办学历史。对于老南昌来说,“少年 班”这三个字几乎就是十中的代名词。一纸通知之后,南昌十中将用什么姿态重新亮相呢?对此,南昌十中的刘主任坦言,“少年班”其实就像一把双刃剑,光芒四 射,却又掩盖了学校其他方面的成绩。这次剥离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机会,未来学校将树什么品牌,现在尚不明确,不过全校师生都相信“向前看朝前走”,总会有 好的收获,南昌十中将用打造少年班的劲头和经验,继续开拓。
解困:校长老师分区“轮岗”
“小升初”,简单的三个字,却是许多家长的心结。“小升初”之难,是指上优质初中上名校难,说到底,它所引发的社会性关注,浓缩了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斑驳现实。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迅速地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南昌市教育局这些年一直在用行动积极“解困”。
南昌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次两校招生调整正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切实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根据相关要 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南昌教育追求的不是“一 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下决心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拔考试,正是公平、均衡的体现。
接下来,南昌市拟从两方面进行改革:其一:硬件,加大对各个学校的硬件投入,特别相对薄弱的学校,会得到更大力度的资金倾斜;其二:软件,对县、区、 偏远、薄弱学校的政策扶持,比如职称评定优先,比如校长老师分区“轮岗”。职称评定优先,是指服务边远薄弱学校一定年限,将纳入优先评定职称的硬件之一, 鼓励老师们“下去”。而“轮岗”,则是打破学校这个门槛,老师和校长都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可以试行按区划分,把优秀师资派到区里的各个学校服务,让每所学 校都有响当当的名师名校长。工作三五年后,再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全员洗牌,重新调配,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真正地盘活各个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