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一年级英语教学论文: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上)

奥数网 2013-12-30 17:31:29

总结历史经验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上)

  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历史,对于今后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从历史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从历史上成功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以便继承和创新。

  1978——2008年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成绩斐然,经验丰厚,已经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基础英语教育文化。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不足、问题,甚至是困惑,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30年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及原因分析

  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30年来,从教育和教学的观念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师资培养和教师发展、评价体系、科学研究,都经历了一场“和平的革命”。各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教育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前提。课程的改革是核心,统领着其他各个环节。课程资源,即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是促进课改的重要因素。师资培养和教师发展是课改的关键,因为课程的实施主要靠的是教师。高考改革和评价体系的完善是保证,测试改革牵动着课改的方方面面,搞不好会满盘皆输。科研是动力,只有重视和搞好科学研究才能不断产生动力,把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推向深入。

  一、30年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归纳起来,30年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

  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犹如三段阶梯。

  第一阶段,拨乱反正,不断整顿调整,努力创造外语学习条件,迅速改变外语教育的封闭状态和落后面貌。当时的课程研究还基本处于起步状态,大纲的制订基本是经验性的,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也来不及做深入的调查。通过四个教学大纲的制定,达到了以下目的:一是确立了外语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明确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二是注意到外语教育的差异性。根据1982年《关于加强中学外语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原则:“中学外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区别要求,讲求实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质量,有计划地逐步地发展”,在大纲设计时,考虑到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起点。三是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纠正了不顾英语教学的规律突出政治的做法,并要求按照英语教学规律编选教材、进行教学。四是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提出了“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阶段侧重”“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等原则。

  第二阶段的课程研制在科学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完整性等方面有了进步,因为这一轮课改前后都作了调查研究,整个过程之中有计划、有步骤,既吸收国外的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又注意听取第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注意初高中之间的衔接、注意学生的负担。第二阶段中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测试改革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

  1.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教学目标。但是,那时的教学目标还不够全面,仅仅从英语学科出发提出了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忽视了综合素质的要求。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大纲则增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关于教学要求,大纲强调培养“在不同程度上通晓(或掌握)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并反复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中学开设英语课的双重目的——升学与就业。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开始规定分级要求,即初中分成一级和二级要求,初一、初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初三为选修课。1996年以后的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一级和二级目标要求,高中一、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高三英语为选修课。一级或二级要求为基本要求,“上不封顶”。

  3.一系列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例如,真正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提出“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高中教学大纲提出了“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增加了功能意念项目表;强调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首次出现在1993年高中大纲(初审稿)中;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1992年以后的大纲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成了“指导”作用,指明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认真研究教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改变单纯依靠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状态,而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实现立体化教学;大纲增加了有关“考试、考查”的部分,强调考查学生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不仅考知识,大纲还规定了考试、考查内容应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既要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

  第三阶段的课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前两个阶段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谓深度是指这次课改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就是指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的个性、人的潜能,因此要以人为本。所谓广度,则是指这次课改超越了学科的范围,是以哲学领域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教育学、课程论等为指导,加上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如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等。从这一阶段的两个“课程标准”可以看出,课标对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等的描述都有许多创新,改革的力度是很大的。

  1.在关于课程的性质的部分,课标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明确地提出外语课程在构建人文素养方面的价值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英语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课标突出了外语课的人文性。

  2.课标把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与高中课程统筹考虑,设置了一至九级的课程体系。高中七级为所有高中学生的毕业要求,八级和九级供有兴趣和有潜能的学生选修。此外,高中还设有任意选修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为学生实现个性化的选择创造了条件。

  3.课程目标不只是要求语言交际运用的能力,而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课标对五个素养的九级目标要求作了描述。

  4.课标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任务型”活动、形成性评价、开发课程资源等。课程标准在中小学英语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必然会对21世纪初期的英语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点击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