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三年级语文教学文论:弹奏起学生心灵与生活的和弦(2)

奥数网 2013-12-20 13:09:52


  周益民:本册教材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不只是观察、思维、想象及语言表达等诸种能力,还有对生活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合作、热爱家乡、孝顺父母,不一而足,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感。一定意义上说,习作与生活成了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了。我想,这也是朱自清先生“作文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未尝不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

  体验,在文体淡化中释放

  赵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指的是对习作文体的淡化,只要学生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记叙文也好、说明文也好,或者书信等,都不作机械刻板的规定,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思想的表达,而“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则充分强调了学生的写作是学生的自我体验,写的是有话可说的内容,提倡“我手写我心”。习作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和谐统一,习作就成了学生心灵感受的自然流淌。本册教材在这方面也体现得非常鲜明。

  周益民:语文园地七中的习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你有没有特别想写的内容?这次习作,就请你把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总之,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编故事都可以。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教材各单元的习作要求对写作内容的规定较为宽泛,本单元对习作内容索性没作任何规定,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写作的愿望,学生获得了宽松的写作空间,有机会在习作中反映自己生活与情感的积累。至于怎样表达,以何种方式表达,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这样,学生“胸中之块垒”流入笔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个性的释放。

  赵江:这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愿、经验积累、个性体验的习作设计,在整册教材中频频出现。我们经常看到诸如“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或者……或者……”等句式,提供了习作内容、形式的多元选择,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自由度,学生的表达不会因为过多的附加要求而被束缚了手脚。少了羁绊与约束,学生的主体体验才能充分彰显。

  周益民:体验是自我的内心体验,是学生获取写作内容、引起写作冲动的心理机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验,习作编排上也是颇具匠心。一是做中体验。“听到的忘记了,做过的记住了”,千句口头教诲不如躬身一行。如让学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写一份关于环境的考察报告或者对考察活动的感受;在要写一件与父母间的感人事情之前,要求学生为父母家长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向父母表达尊敬与爱意。以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为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实践,在最大时间跨度内捕获最多的鲜活素材和感人瞬间。二是想象体验。想象能创造另外一个世界,想象伴随着激动、新奇和快乐。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对于三年级儿童而言,他们的阅读心理是处在“神话传奇故事阶段”,想象作文投其所好,愉悦的想象体验使他们振起想象的羽翼,在多姿多彩的梦幻世界里穿行,最终以自己的经验为出发点,构建起色彩瑰丽、神幻新奇、曲折有致的想象篇章。

  赵江:“人在‘体验’中,原本在经验中对立的人、自然、社会三大‘界’骤然透明如翼,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由此生成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交融于一体的人──‘新主体’”(张华《经验课程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言”不再是言说,而是言说而成的文体。“山原辽阔,水赋其形”,当学生将内心的真切体验流注笔端时,那落笔成篇的便是文体,文体不是“先在”的,而是随着写作的完成“赋其形”。这个过程,学生的“新主体”在习作中得以确立与体现,写作成了学习的一大快事。

  综合,赋予习作全新的视角

  周益民:综合性是当今课程发展的一大特征,这在本册教材的习作部分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首先体现在与单元教学内容相关联。全册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与“留心周围的环境”主题单元关联的习作,要求学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之上,写一篇关于反映环境保护现状的习作;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主题单元中,则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记录童年成长故事;在“神奇的科技世界”主题单元后,则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未来人们的生活场景,有什么样的新奇的创造发明会改变人们的生活……随课文教学还设置了两次小练笔。这样,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阅读内容取得了统一,从阅读教学到习作练笔形成有效地沟通与迁移,形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赵江:我想这种综合还体现在与综合性学习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的整合。按照教材的编排,本学期安排了几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放、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巩固与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学习向生活实践拓展延伸,而习作则紧紧围绕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的,在学完课文《可贵的沉默》后,即要求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可以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么疼爱你的……还可以观察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后面的学习中还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提示,建议学生做家务事,做生日贺卡,排练小节目,在这过程中,学生一定会生发出很多感受。教材充分关注到这种资源,安排了与之相应的习作练笔,促成了感受与表达的转化。

  周益民:作为综合性的体现,我还想补充一点:习作是书面表达,按照学生习作心理的规律,表达是由内而外,由口头向书面过渡与转化的过程。教材在这方面也作了有益的尝试。教材每一个“语文园地”都设有“口语交际”,习作紧随其后,两者所要安排的内容是关联的。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介绍家乡景物》:“你的家乡一定有优美的风景吧?你发现了吗?请选择一处向大家介绍。”在后续的习作中,我们也读到这样的要求:“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习作教学与口语交际一脉相承,浑然一体。

  赵江:在本册习作的编排上,关于习作评改方式也体现了综合性。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时,要求学生对习作中“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读给同学、家长听,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再行修改完善。综合运用多种修改改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在渐次进步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真心喜爱习作。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