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三年级语文教学文论:打好基础 提高素养 ──三年级上册教学建议(2)

奥数网 2013-12-20 11:42:03


  花钟,有的老师让孩子画一张表,几点什么花开,太简单化了。语文的角度在于,同样说花开,但表达方法不一样。语文课就是让孩子积累多种多样的表达方法。这一段的重点就在于感受多种表达方法。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低年级,主要是读背,从三年级开始可以感受一些表达上的特点。

  民族小学,把人的感情通过动物表达出来。结尾是白描的句子,可以让孩子说说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图画。这篇课文就是一幅一幅的图画。如果让孩子画的话,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只能画在大脑里!画下来,影子就不会摇晃。情景教学不宜滥用!

  2.鼓励质疑问难,主动解决疑难

  提出问题,筛选一些,着重解决一些。先解决大的重要的问题。如,五颜六色;一半一半。所有问题都要有着落!都要有交待!要保持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但处理上详略、课内外是不同的。引导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更为重要。但并非无价值就不提,不懂就要问。中国:有没有挨批评-听话;美国提了几个问题-关注孩子的发展。

  阅读是生命的历程,怎样提升人文精神。

  一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不需要很多地讲方法。二是体验感悟积累运用,三是精读和略读的结合。

  现在反对某某教学模式,因为新课程非常尊重老师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精读课文的一种流程:一是初读课文,畅谈感受;二是合作探究,披文入情;三是梳理拓展,积累运用。

  初读课文,首先运用阅读期待,激起阅读兴趣。这次课改的理论基础,其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以前多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背景的,主要是刺激反应强化,所以强调训练。做题目,对的打勾,错的订正。从而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另外还有多元智能和成功智力。建构主义主要是要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富饶的西沙群岛,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到西沙群岛了。这是典型的情境教学案例。但对大部分的课是不必要,没有必要刻意地制造这样的情境。大多数课都可以用问题情境来导入。由原来的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材料,把差距揭示出来,使学生有努力接受新学习材料的心向。这就是一种问题情境。所以导语不需煞费苦心去设计什么情境。孩子都有求知的愿望,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这种阅读期待引入阅读教学。

  放手阅读课文,给孩子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甚至产生心灵的震撼。然后学生交流第一印象,在交流中摸清学生的基础。应该让学生畅谈感受。小珊迪,初读后,孩子都会觉得震惊。初读后,老师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几个地点?根据地点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学得无味。第一课时结束时,问:小珊迪到底会不会来呢?其实这都明摆着呢。

  要正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不要都当作零。如果确实大多数孩子都体会到小珊迪苦,诚实,下面就不再讨论这个问题。应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起点。

  披文入情。刘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是写作和阅读的真谛。披是披荆斩棘的披,剥开的意思。一是师生共同筛选问题;二是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兴趣点进行研读,有时这几方面是重合的,有时不一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梳理拓展,积累运用。适度拓展,不要过度。还可以做一些创造性的综合性练习。少做分解的如造一个句子,解词。综合性的,如写一段话。

  花钟,是常识性课文。作为语文课文,知道花开的时间,只是很小的一个目标。

  启蒙时期的写作,先放后收,先写大胆文,再写小心文。

  写作的源泉有两个方面,一是丰富的生活,一是敏感的心灵。

  小练笔,是阅读和写作的一种桥梁。

  现在的高考题,都是话题作文,不是命题作文。范围比较宽。

  习作教学,在评价中指导。作前指导太多,讨论怎么写就用了40分钟,指导得越细,孩子的思维框得越死,孩子写得越千篇一律。这是第一个观点。

  指导时,主要是话题,打开思路。千万别讨论一句一句怎么写。问问孩子有没有东西写了,如果没有可写的,再启发启发。采用展示和交流的方法。学生的作文写完,给谁看?现在多数是给老师自己看。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能不能让大家看?再差的学生,看看别人的习作也都会有一些长进。现在有些做法,习作向老师负责变为习作向全班展示,学生的责任感也增强了。年级低的可以不写评语,给孩子发小纸条,每个孩子五张小纸条,认为好的就贴一张小纸条。评价由老师评价变成由学生相互评价。使孩子能够品评作文的高下。高年级,要求学生至少给一篇作文写一则评语。对孩子促进很大。老师也参与评选,每次评最佳作文五篇,非常慎重地在班里举行揭晓和颁奖仪式。让一次作文成为我们班上一次盛大的节日。有效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评价,互相得到启发。所以不能写千篇一律的作文。就是要让孩子千变万化。

  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的习作。例,斯霞,阿姨是女的。

  要有整体备课的概念,整组备,整组教。

  综合性活动,基本上是课外活动,但是必须要在课内展示。教学步骤与单元的学习同步。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民族的凝聚力。如海外游子,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食品。

  把书用足了,确实是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师和文本对话,积储感受。不要先用怎么教的眼光去读课文,很功利,只当成技术上的操作。老师读课文,首先纯粹是欣赏的、放飞心情地阅读,把自己的强烈印象带到课堂上和教师交流。所以在备课的前面,应有自己与文本的对话。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多元解读的基础是潜心读书。

  防止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例,武松打虎后面,提供“救救老虎”的阅读材料,学生讨论保护老虎的问题。离题太远。这里,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引向课外阅读。

  不要期望孩子能一刀切,齐步走。孩子的差异客观存在,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家庭教育。现在不是要拉小差异,而是要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差异发展。

  后进学生也是教育资源。

  教学贵在自然,不必刻意设计。平平淡淡才是真,从从容容的教学,跃动学生的情感,静静地读书,细细地思考,这种课就是好课。

  尽量在课堂上安排书面作业。每节课五分钟十分钟。这是人人能落实的有保证的做法。

  考试必须是简明而实用。有的练习是可以的,但做试题绝对不行。如,词语接龙。不实用,没有应用价值。作为趣味语文,积累词语,是可以的。阅读题目,写作,是最基本的,不要花样百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