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情绪家长该如何应对
孩子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孩子闹情绪,主要来自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来自家长,一个是来自孩子本身的情绪。因此如何调节孩子的学习情绪,稳定情绪,成为家长的又一重要考验。
学习期间,孩子们的任务重,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以及频繁的考试,孩子容易产生厌烦、焦躁的心理和情绪,思想波动比较大。不稳定他们的思想,就无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争强好胜是人的普遍心理,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不过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影响了学生的成绩。中国有句古话:知易行难,我们常常埋怨孩子管不住自己,要让孩子改变长久以来的习惯,确实很难。因此,在学生身上就常常表现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稍有成就感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受到挫败或者批评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如果我们在管理教育中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激励,学生一定会回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为使孩子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我们应该从家长和孩子自身两方面着手。
(1)家长要保持高涨的情绪,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生活中,家长的情绪如何,对于孩子能否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因为我们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等表现出来的高涨的情绪,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沟通彼此的感情、使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的作用。如果家长情绪不好,不断训斥孩子,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拒绝学习。如果家长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多一些人性,多一些鼓励,我想孩子就不会那么反感家长的说教,也能从另一个方面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家长同时应充分发挥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用,正面引导,善于启发。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不论大小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充分肯定、信任,使他们增强信心,产生一种以后还要再好的“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产生不断奋发向上的力量。对于孩子的缺点也要进行批评,但要适可而止,做到使他“知耻”为止,不要太过分,以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多次失败,屡遭挫折,而家长却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他,就必然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或者产生自负和抗拒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式对待孩子,比过多的指责、否定批评,效果好得多。
(2)引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
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有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但是内因起决定性的影响。孩子应注意加强自我的思维修养,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定向,遇到困难时,要冷静对待,妥善处理;成功了,不要过度兴奋,忘乎所以。尤其是要正确对待考试成绩,既认识到考试成绩是反映一个人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指标之一,具有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认识到考试成绩不是衡量个人真才实学的唯一指标。考试成绩好,并不一定说明自己完全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因此不能为考试成绩好而沾沾自喜,还需要更上一层楼;比别人差,或许还存在着别的方面的因素,如复习方法不恰当或其他情绪因素的干扰等。所以,面对不理想的成绩,着急、担心、害怕自己不行的心理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自己的焦虑水平,使学习效率更加降低。只有冷静分析未考好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一些户外活动,参加一些心理辅导课程,慢慢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成绩,也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