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参:八 告别童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9-17 16:07:34

  八、告别童年

  一、本单元收录了《我们上路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童年的朋友》这几篇文章都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体现了成长中对美好往事的眷恋。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主题。课文可重新排列顺序:回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展望《我们上路了》。

  二、《学步》是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它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儿子学步时的情景。文章从看到儿子蹒跚学步,联想到学步只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希望孩子脚踏实地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顺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父辈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走了怎样的步?如:“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就是独立之步。“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这是自由之步。“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呢。”就是危险之步。“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这是代价之步。然后就是弄清每走一步内心情感是怎样的?这包括儿子和父母的内心情感。儿子刚开始应该是高兴、快乐、自豪的;遇到挫折可能有些紧张、惊恐;受到父母的鼓励又勇敢、坚持不懈地走。父母刚看到儿子走路应该是惊讶、兴奋、惊奇;当儿子遇到危险时有些担心于是告诫、鼓励儿子;最后则是父母希望儿子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从老师的角度回忆自己和小学毕业班的同学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情景,表现了师生们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怀。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老师、同学以及学校的其他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们内心的感受、想法?学生的内心一定是很复杂的。这篇课文处处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但又没有直接写出来,却通过浅白实在的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讲师生间的爱,师生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微妙地刻画出来了,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还有这是一篇读写结合的好范文,学了一定让学生也写写。

  三、《万岁,母校》这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及所叙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饱含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毕业生对母校的情感。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二十年后当你重回母校,面对现在的母校,你想说些什么?写一首诗,写出感激之情。

  四、《我们上路了》这是一首叙述性诗歌。它以“我们”的口吻,描绘了“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时我们主要要抓“上路”。什么是上路?上路就是离开父母的庇护,独立行走、走向成熟。为什么说我们上路了?这不仅指行动上的还应该包括内心的上路。可以让学生谈谈你们上路了吗?最后可请学生大胆地仿写一篇同类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诗节。也许学生的笔触还很稚嫩,但写了,写出来就是巨大的成功。推荐阅读:帕特里夏??舍洛克的《写给快十三岁的梅格》、赵丽宏的《岁月和青春》。

  五、《童年的朋友》本文主要表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的不断憧憬,同时又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一种美好回忆。教学时可以以此为重点,注重对孩子幼稚心理的挖掘,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本文用流畅、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叙述“我”对生活的憧憬和梦想,在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所表现的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的思想变化过程。童年的朋友也是思想成长的朋友。文章启示我们要善待“童年的朋友”那些寄托着我们笑容与眼泪的人或物。学完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我的梦想”,回忆值得回忆的童年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高巧林的《手语》、福布斯的《妈妈和毕业礼物》。

  六、《综合活动》要给学生时间、空间做。让她们都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