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各位老师请注意: 以下是奥数网编辑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点击查看 |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取得成功的秘决之一。而动机、兴趣、习惯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智力活动中可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反之,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能对智力因素起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成功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激励学生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1、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学习动机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不用数学。”数学的用处如此广阔,它是现代化建设必备的知识。如第七册教材中题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7万千米。地球赤道大约多少千米?”通过这道题的计算可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2、用原有动机与迁移来培养学习动机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缺乏意志力,因而对学习数学感到乏味枯燥,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但这些学生也有他们各自的优点,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某方面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将这个动机迁移到学习数学上来,这是学生前进永不枯竭的动力。陈XX同学是留级生,但他被选为参加校跳绳比赛的运动员,我就热情地做他练跳的义务裁判,并对他说:“陈XX,你的双摇跳得不错,而班里的许多同学包括老师我都不及你,能否说说为什么跳得这样好?”他答道:“我是一有空就练跳绳,并天天坚持。”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说:“如果你能把这种意志用到学习数学上来,那你的数学成绩肯定会赶上好的同学。”他会意地点了点头。后来他坚持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正确,遇到不懂的就主动问,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瑞士教育家波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那他一定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这就是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职业道德所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学生要尊重、信任、关怀,在教育上采用常鼓励,少批评,不讽刺打击的方法。尤其对中下生要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他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即使他们在学习上出现差错,也不要妄加批评指责,应给予引导和点拨,使他们从内心感到老师不但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2、巧妙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当讲授一个新的内容时,应注意一开始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教学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看衣着,看面孔,看剪刀等,呀!他们惊奇地睁大眼睛。真没想到:衣着,人的面容和生活用具等也存在着数学中的对称问题,包含着说不尽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精心设问置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学生的思维也往往从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善于伏悬念、设疑问,使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当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所得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长方形的面积相比,结果变不变?这一设问,正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争着回答。一部分学生虽然知道这个答案但一下又说不出依据,许多双眼睛都看着老师迫切地想获知结果,而这正好是启迪学生心灵的智慧的良机。于是老师便抓住这个时机启发他们运用画图并举实例的方法来说明,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紧接着又提出:“按照这样的变化,你会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兴趣更高,人人动手,继续探索,纷纷答道:所得到长方形周长都相等,长与宽的差越小的长方形面积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成了正方形时,面积最大……。整个学习过程在老师设疑的诱导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及时反馈,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注意信息反馈,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适当调控教学内容,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授和矫正,使学生兴趣得以持续,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虽然对公式的推导理解了,但在应用中有的仍会漏掉除以2的现象。因此,在练习中增加了对比题、辨析题、改错题,以强化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便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三、训练良好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
1、行为规范,严格要求
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靠教师长期训练,严格要求。在课堂上要对学生提出“听专心、思要勤、议要活”的要求,做到上课静时不呆,活时不乱。对作业则要求“认真审题,独立思考,整洁规范,按时完成。”平时还要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这样,持之以恒,寓教于乐,长善救失,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2、启发诱导,面向全体
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多数也是学习习惯差的结果。这些学生,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扮演失败的角色,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刻苦精神,教师应当满腔热情地去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和关心,要善于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育苗”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都要做到,而且要做好。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精神饱满,态度自然,语言准确,表情明快,板书工整,教学灵活,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影响熏陶下,培养出热爱学习,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诸如好奇、好胜等本来就是孩子的心理特点,教师要予以保护和鼓励;而像注意力集中、探究、合作等心理品质,往往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得以发展的,需要在小学低、中年级等关键的发展时期,通过生活、游戏、学习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总而言之,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不仅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使学生达到乐于学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