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倾听的误区及反思

奥数网 2010-08-25 11:25:02

  倾听,成就数学之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倾听的误区及反思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生课堂倾听中存在“听课等于倾听、在听等于会听、甲听等于乙听、生听等于师听”等几种误区的分析,进行积极反思,寻找原因,并从教学概念分析为切入口,以教学片段为支柱,举一反三,探索出“调动兴趣,主动倾听;有序训练,学会倾听;调控情绪,耐心倾听;以身作则,善于倾听”等一些建设性的对策,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倾听的能力。

  【关键词】倾听  数学  课堂  误区  反思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可是现行教材未专门设立倾听练习,特别是数学课堂主要以书面练习为主,倾听技能训练更是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究其原因,笔者发现关于倾听还存在着几大误区。

  误区一:听课=倾听

  倾听的关键字在“倾”。倾,是身体稍向前斜着,用肢体语言表示关爱与注重,更包含着“专心”与“主动”的含义,它是一种心(神)、身、眼、耳的统整活动。即“用尽力量去听”。学生如果是一般的听课,没有专心致志,没有集中注意,似听非听,那不叫倾听。请看下面的例子:

  【镜头一】《认识厘米》

  已经初步认识了1厘米就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后。

  师:(出示1根1厘米的小棒)它的长度就是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谁知道这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

  生1:1厘米。

  生2:1米。

  师:“刚才讲过了,你怎么还是不知道?你上课在听什么?”

  ……

  训者怒气冲冲,被训者被迫接受,“屡教不改”。

  【反思】课堂中这种现象,确实让教师恼火。学生显然没有认真听课,只是貌似听课。仔细分析,出现这样的事情,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学生倾听的习惯不好,表现为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二是学生倾听的能力欠佳,对所学的理解不了,难以接受,导致倾听效果较差。

  【对策】调动兴趣,主动倾听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动机引起的。要使学生做到主动倾听,就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做法:

  1、营造氛围。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事实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上的课。所以教师应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营造轻松的氛围,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2、优化教学。要提高倾听的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同时巧用学生的注意力特点,用各种方式去提示、突出、强化教学重难点。如【镜头一】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去“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一系列感官参与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将抽象的单位“1厘米”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过程,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3、激励促听。倾听是一种动力。同学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一种激励。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如,“小小评论家”“小医生” “小博士” “小设计师”等。同时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应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

  误区二:在听=会听

  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倾听老师的讲课,而且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因为知识不仅来自老师,同样来自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课堂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重复人家刚才的回答的现象,这是没有倾听的原故。对同学回答信息的忽视,是倾听能力欠缺的重要表现。请看例子:

  【镜头二】《估算》

  ……教师展开单车挂图。

  师:“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观点。)

  生1:“200元。”

  师:“不对,比200元多得多。”

  生2:“1000元。”

  ( 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师:“不对,比1000元少多了。”

  生3(迫不及待得):“1000元。”

  ……

  一个同学刚说了一个错误答案,老师或同学给指了出来。片刻之后,另一个同学兴高采烈地发言,竟然又重复了刚才那个同学的错误。

  【反思】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强,他们往往关注谁在说,而对同伴的发言内容总是不感兴趣,不懂得去倾听,总想着我要说。而被叫到发言的同学也往往只以为是讲给教师一个人听的。

  【对策】有序训练,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需要专门训练,使其学会倾听。

  1、作好准备。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有待培养,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学会倾听作准备。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其次强化听的意识。在你上的第一节课就应告诉学生: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喜欢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欣赏专心倾听的同学。

  2、专项训练。第一,听后复述,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如“刚才同学说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或者老师说一道题,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哪几点?第二,听答训练,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如教师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第三, 听记训练,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如听算练习, 口头述说应用题,让学生记录条件和问题,口头布置作业等。第四, 听辩训练, 学会在听中思考。引导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养成规范的听说习惯。

  3、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倾听训练渗透到学生的平时听课中去。如在小组活动的汇报中,发言者要说出其他同学的解法,记得越多越好,而你的解法要留给别人说。以此来强化倾听的方法,逐渐形成倾听的能力。

  误区三:甲听=乙听

  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我们总要遇到一个片面与全面的关系。我们往往只关注一部分学生的倾听,或是好生,或是中差生,却没有顾及全体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这是一种遗憾。

  【镜头三】《估算》

  课件出示:随身听242元,单车387元

  师: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生1:我知道,老师让我说!(一个穿黄衣服的男孩踮着脚,高高地举着手急切地说。看得出,举手的学生太多,他怕失去这次机会。)

  师:欢欢,你说。

  生1:比200元多……

  生大笑:哈哈,不对不对,老师我来。

  (很多学生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老师立刻作出了反应指了指其中一位。)

  生:随声听,242元,约250元,单车384元,约400元。250加400等于650。买着两样东西大约要650元。

  师:对,表扬他!

  (整节课穿黄衣服的男孩情绪都不稳定,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反思】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存在很大差异。而经意和不经意间有些教师总会经常请部分能答对问题的学生回答,却忘了另一部分学生。而且由于教师的光晕效应,一部分学生成了遗忘的角落。

  【对策】调控情绪,耐心倾听

  小学生因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倾听,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适时调控学生的情绪,指导他们学会耐心倾听。

  1、适时提醒。在学习过程中,对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冲动,常常还没听清楚或想清楚就开始争辩。此时就要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提醒:“我应该听清别人的意见,否则就没有发言权。”“我再思考一下,就能有不同的发现。”

  2、引导换位。可以让学生体验不良的倾听行为,引发换位思考。如“假若发言的是我,愿意别人打断我的思路吗?”“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就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应该相信他。”在一次次的体验中,他们就能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多么的重要。

  3、有意等待。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教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要以身作则,利用有意等待去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如注视学生、侧耳状等,有时稍作点拨,不能因为学生的发言“破坏”了教师原先设计初衷或怕控制不住课堂的“正常秩序”、完不成“既定”教学任务等原因就拒绝倾听。

  误区四:生听=师听

  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实践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倾听能力的培养其实关注的应是师生双方的。教师同样需要倾听,教师的倾听是对学生的鼓励尊重,更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可贵资源。如果一个教师只关注自己讲了什么,只关注自己把既定的教学设计讲完,或者只关注让学生学会倾听,那是不够的。

  【镜头四】《梯形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见过的梯形的例子。

  生:爬楼的梯子是梯形。

  师:嗯,好,还有谁来?

  生:车前盖是梯形。

  师:哦,你还知道“车前盖”,我都不知道,还有吗?

  ……

  【反思】教师闻而不思,虚应其事,只是煞有介事地作“嗯、哦、好”等空洞的鼓励,其实学生的回答不严密甚至错误,梯子的形状是梯形,而不能说梯子是梯形。 “车前盖”是立体的不是平面,也没有一组对边是平行,因此,更不能说车前盖是梯形。这是听而不闻。倾听,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新课标倡导的是“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及时地加以引导,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对策】以身作则,善于倾听

  事实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倾听是相互的。学生的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去培养,而教师以身作则的去倾听,对学生来说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1、参与体验。教师应在参与中倾听。首先是洗耳恭听。带着热情来倾听, 包括:自然的微笑,始终用目光注视对方, 点头,避免做如擦黑板、整理教具、发作业本、看表等动作。其次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推断出对方的感情、态度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有真情流露。比如:“你说圆怎么对折都会重合,我想你在脑海中一定对折过很多次,每对折一次就会出现一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呀?”

  2、专注警觉。教育的机会和个体发展的机会就蕴藏在无数个瞬间里。因此教师要专注的倾听学生的发言, 做到边听边思考。同时在专注中包含着警觉,对来自学生的每一种回答的方向、特点和隐藏的变化趋势保持敏感。通过这种保持专注和警觉的倾听来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教师才能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3、执着冷静。所有有意义和有收获的倾听都是在执著和冷静中获得的。一个执着冷静的倾听者不会为暂时性的失聪和各种听觉挫折所惧,也不为学生声音的无序和混乱所扰,他会在深沉的静默中,坚持不懈地进人学生心灵深处去倾听他们的呼喊和吁求。

  倾听是一门艺术,在倾听中沉思,在倾听中体会,在倾听中质疑,在倾听中升华。让学生学会倾听,更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为此深深思考,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期,第46页。

  2、许崇霞:《倾听: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网络期刊 试教通讯。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