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如何让数学课堂轻松有趣

奥数网 2010-08-24 16:03:21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这一观点是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句话说明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提醒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组织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例如:我在教学“位置与方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时,就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走进生活中,让学生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并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坐着的分别是哪位同学;又将学生带到操场,根据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确定了一个方向(东方),再让学生找一找其余的七个方向,用语言叙述各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物?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靠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只有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空间方位的真实体验,才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由之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真有用。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向现实转变。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例如:张老师带60元钱,买了7支钢笔,每支8元,还剩多少元?”这样一道例题时,就把例题改编成“张老师到商店买‘六一’儿童节活动奖品,准备买7支钢笔,每支8元,只带60元钱够买这些钢笔吗?”由于改编后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迫使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学生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应用60-7×8=4(元)进行比较外,不少学生还想出了别出心裁的方法:用60÷7=8(元)……4(元)和60÷8=7(支)……4(元)两种假设的方法进行推断,得出60元钱够买每支8元的钢笔7支。这样的设计,将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活生生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灵活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调,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练习,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乏味的数学练习,而是有活力的东西。我在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中常常将习题做适当的改变,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练习“解决问题”这单元练习二十三第五题时,我把练习改编成:“同学们,你们写过作文吗?那你们是怎样知道你的作文有多少字的?语音刚落,同学们就顿时议论开了,并纷纷争着举手回答。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都赞同游蕤翔同学的算法最好:我先数了一行有多少个字(23个字),再数一页有几行(18行),最后看共有几页(2页)?列式为23×18=414(个),414×2=828(个)。这样一来,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经过这么一做,同学们就活跃开了,并把计算的方法深深地记在了脑里。学生对学习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四、加强实践操作,使数学知识由抽象变为直观。

  从根本上说,数学源于生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素质,引导他们动手、动脑,使之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经常向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就会热爱数学。当他们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不会再感到数学是枯燥的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通过折、看、比,得出对称,再让学生观察教室门窗的设计等是否对称,然后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想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衣服、蝴蝶、汽车、桌子等等。最后,让学生拿出画笔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同学们的兴趣高涨,一张张纸上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他们高高地举起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

  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但自觉参与,而且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悟到平时所见的物体当中原来就蕴含着数学知识。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