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别让“素质教育”这个伪标签忽悠

陈禾亲子教育研究室 2010-06-29 11:00:16

    国家教委有个《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有个说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这样解释教育,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前天,新华社在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时却是:“会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几年,在涉及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文件或讲话中,也许这是第一次没有贴上“素质教育”这个标签,因而引起我的“特别关注”。

十年来,“素质教育”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词汇。在搜索引擎查一下,Google98,700,000 条结果,百度有55,700,000条。但究竟“素质教育”是什么?“教育”和“素质教育”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我却越看越糊涂。

在新浪微博,脖友们用上“素质教育”的帖子不计其数,信手拈来几则:

“某日见一位四五岁的孩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撒野,谁不让座就抽谁,旁边的家长并没有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反而在一边憨笑,试问你是不是该注重下孩子的素质教育?”(blueflying梦)

“藏剧院的藏剧好精彩,可惜就是游客拍照时没关闪光灯,实在是美中不足!可以看出,国人出外旅游时确实欠缺素质,素质教育这么多年,确实失败啊!”(Eric_W

“我们打小就是被这样的‘教条’教育出来的,可是好象没见谁被真的培养成了‘圣人’,看着自己儿子的成长,感受着中国教育的现状,真不知我们真正的‘素质教育’何时才能真的开始?”(Kittywei69

“马拉松后,我们彻底歇了,分数,等待,满满的计划,被我抛到了脑后,我们全是素质教育的祭品,我逃离了苦海,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在苦海中挣扎,这难道不是血淋淋噩梦?”(燕儿过也)

“联想到人口质量问题。现在中国缺的不是文化教育,而是素质教育。”(沈伟民与罗丹式思考)

“聊起了今年的高考。大家问形势会比去年好吗?我淡然一笑:很困难!现在‘素质教育’后,孩子们每一年比原来少上一百天的课,基本的教学计划都难以完成,你怎么能够渴求精深呢?更何况是孩子们精神放松啊,你看街上人头攒动都是学生娃!朋友们担忧: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啊?”(龙吟泰山)

“发展素质教育其实很容易,高考改革一下,改简单一点,基础一点,内容少一点。学生就没必要使用题海战术,也不用整天背书了。大部分学生都考满分,学校也不只看分数了,就会多发展课外活动”( VIKIandroid

()鲁迅的文章没被删除,但减少了,这是真的。原因是:他的文章确实对学生来说内容太多了,官方的说法是不利于素质教育,但从教师的观点看,这对学生确实有好处,现在的语文教材注重美文,重欣赏。”(辣菜丝)

这些帖子中都把“素质教育”和“教育”区分开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标签。但这个标签下的包装袋里究竟装了什么货物,每个人的认知各有不同。加上我读过的听过的涉及“素质教育”的各种文章和广告,点算了一下,至少“素质教育”这个标签有以下8种不同的意义:

1.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和“应试教育”、“文化教育”、“传统教育”等并列。

2. “素质教育”就是学习舞蹈、乐器、画画、棋艺。

3. “素质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4. “素质教育”就是背“英语单词”。

5. “素质教育”就是很少考试、很少作业、孩子的书包很轻。

6. “素质教育”就是读很少书,课文简单些,注重欣赏,不强调思想。

7. “素质教育”就是引进外国的教材、教学法和管理模式。

8. “素质教育”就是“教改”、“减负”。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b32f350100joc9.html) - 别让“素质教育”这个伪标签忽悠_陈禾_新浪博客

家长当然迷惑了,究竟哪个才是“素质教育”?按照时尚的思维:对孩子的入学选校有帮助,卖价高昂、专家吹捧的,就是“纯正”的素质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则另有一套:能把广告打响的、能提高收费吸引家长来争抢入学名额的“教学特点”,就是素质教育。

这样看,“素质教育”的确是一个货品的标签,就像“泰国香米”一样,在米包上一贴,卖的就是泰国香米。尽管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处长胡丽丽一再指出:“在中国分装的泰国香米,99%都是伪泰国香米。但许多人还是愿意付出高价购买,而且还能吃出泰国香米特有的香味——尽管那是在包装时加入香精酿造的。

也许以下这条微博更能说明问题:

“从518日开始,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教育部门先后转发一份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家长观看中国教育学会的研究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安全防范’,播放平台为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但节目播出之后,家长们才发现这个长达一小时的节目其实是名为‘学习考试好帮手’的广告专题片。”(刘园园09

“素质教育”这个标签被福建省的教育官员巧妙嫁接,用于推销企业的商品,迫使中小学校长不得不“组织学生家长”一同“受教”。这类例子其实全国各地都有,这就证明了:“素质教育”其实是个“伪标签”。

 

有没有所谓“素质教育”?

 

教育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看看这条微博:

“在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之后,BP首席执行官唐熙华曾对属下表示:‘我们到底作了什么孽,得遭这份罪?’唐熙华之后对记者表示:‘我认为,这次灾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极为微小。’同一天,当被问及,鉴于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件的灾难性影响,他每晚能否安然入睡时,他对答如流:‘我当然睡得着。’(《东方企业家》何斌)

这位首席执行官在面对本身领导的企业所造成的一场世界性灾难时,不正视本身的责任,反而怨天尤人。他的表现展示的是:不会做人、不会做事、价值观错乱、没有同理心。而这一切,显然是教育的失败——素质低下。

明确地说,“教育”之实施于个人,就是要完成下列四大任务:

< > 教会做人。做人,包括心性修养和社会实践上的应对能力与态度。现在时尚的说法是“心灵成长”,包括了品德、涵养、交际手段及人群关系的掌握。 教会做事。做事,需要学习能力和工作技术的掌握,也要掌握时势、善于管理,才能在特定的阶段收获最佳的业绩。 信守公益原则。为己是必然的,但却不能损人。现在时尚的说法叫“双硬策略”,而双赢的标准就是“公益”。 发展同理心。能够了解并接受他人的感受,因而不会错判形势,作出损人利己或损人而不利己的行动。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是一致的,和回归教育本质的“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一致的。换句话说,教育没有所谓“素质教育”或“非素质教育”。

 

教育的普遍性意义就在“提高整体素质”。舞蹈和琴棋书画的学习,是透过学习过程来提升个人的素质,而不是为了当明星获取高酬劳;学外语是提升工作能力、拓广工作机会。这些都是教育的内容之一,但只是达成“提升素质”的一个小小的环节。

 

家长别再被“素质教育”忽悠

许多家长都因为孩子进不了标榜“素质教育幼儿园”或“素质教育小学”而耿耿于怀,或为了取得这类贴着“素质教育”标签的幼儿园或小学的入学名额,送孩子进入贴着素质教育标签的种种“兴趣班”、“特长班”,累死自己也累坏孩子。值得吗?

我不愿意说举办这些特长班的教育中心或“素质教育幼儿园”、“素质教育小学”都在行骗,他们都是名副其实地在办学,高昂学杂费也是家长心甘情愿奉上的,这在法律上未曾欺骗。但必须看穿,他们都在用“素质教育”这个伪标签忽悠家长,这是事实。

送孩子去“兴趣班”、“特长班”,只要付得起钱,孩子要学,身体健康足以应付这些额外的学习负担,我是不反对的,但需要有个认识:这些学习的作用应该是在丰富孩子的生活和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用金钱给孩子购买一个“素质教育”的“伪标签”。如果是后者,你就是在被有关机构忽悠的同时,还消费了自己的孩子。

同样,能够把孩子送进一间“名校”,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也不反对。但必须知道,你这么做并不是为了给孩子贴上“素质教育”的伪标签,而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受教育环境。事实上,不少“名校”在揭下一些“伪标签”之后,剩下的部分未必优于其他学校。

别再被“素质教育”这个伪标签忽悠,家长其实都可以做到,只是要有些定力,要多些智慧。(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