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小学语文说课稿——正 是 花 开 烂 漫 时

本站原创 2009-11-07 15:10:49

  第一节:孙建平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洪教头战败的原因。孙建平老师以分析林冲、洪教头的人物性格为主线,让学生在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下面圈圈画画,或者说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文包诗”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是根据名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所以,“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文”学“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相机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黄鹤楼送别》融古今语言文字之美于一体,可谓“文诗兼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感。在教学这课时,陈琳琳老师首先要求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谁为谁送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的很清楚。这样,对课文的第一节内容又作了复习,可谓一箭双雕。在理解两位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时,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来感悟。 通过创设情境,演诵诗文,来体验角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为此,陈老师注意抓住这类文章中体现诗人情感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去品味、赏析、诵读……真正走进文本。学生细细读文,从字里行间寻觅诗人的情感流露。他们从“……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诗人与好友谁都不愿触动心底那份离愁,谁都不愿先开口说分离,或许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故作洒脱的依恋之意。再通过感情朗读李白的话“孟夫子,……不知我们何日……再见面,就……满饮此杯吧!”体会李白对孟夫子的无限眷恋之情。学生通过品读孟浩然的话“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会到孟浩然在宽慰好友,只要友谊长存,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外,陈老师还适时地通过自己讲解和学生汇报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辅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通过品味课文语言,学生已真切地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感情。这时候,表演已是水到渠成了:和你的同座位,分角色扮演,可以用上文中语言或想象的语言,加上动作、神情,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学生通过表演,对两位诗人丰富情感的理解,又更进了一层。

  第三节:《掌声》由孙晓娟执教。她的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经过她的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掌声的作用。就像孙老师所说:人人都需要掌声,在别人失败时,掌声能给人鼓励;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掌声能给予人帮助;在被人帮助时,掌声表示感谢。文中的两次掌声让小英从一个自卑忧郁的残疾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她不仅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而且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这样的变化不能不让人惊奇。孙老师带领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会了小英的心路历程。

  第四节:庞海霞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把我们带进了黄山奇松的美妙境界中。“课如其人”,她的课堂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激情、幽默、智慧。教学中,庞老师紧紧扣住了“奇”这个关键字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在课件的映示下,让学生如临其境,也深刻领会了黄山松的奇妙之处。她对教材作了深层的解读,对教学过程作了精心的预设。教学中,她避繁就简,突出了教学环节要简约的理念,紧紧围绕着“奇”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地潜心入文,学生不但体悟到黄山松的奇,而且感悟到了语言文字叙述美,整个教学过程由教(迎客送)——扶(陪客送)——放(送客松),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四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此时此刻,林冲交战洪教头的画面仍在我眼前浮现,李白对孟夫子的无限眷恋之情仍在我脑海中飘荡,掌声再次在我耳边响起,黄山奇松的独特美景依然在我的眼前闪现……

  十一月的风清冷,但教研的园地依然多姿多彩,正是花开烂漫时……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