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小中见大,平中悟理
西塞罗曾经说过:“了解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杏林子就是一个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她的生命是美丽的。杏林子虽然12岁就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并且后来病情恶化,但她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收录在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生命 生命》,就是杏林子由平常的小事,联系自身的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的文章。
《生命 生命》是一篇小中见大,平中悟理的优美哲理类散文。这一篇散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三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作者由三个很小的事例引发对生命的感触;第二部分为后两段,阐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全篇文章,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沉思,令人被作者所透露的对生命的渴望所震撼,从而关注自我的生存价值,更加珍惜生命,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散文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题材散,但这些看似凌乱散漫的材料却有他们相连的含义,《生命 生命》这篇散文也是如此。前面三段作者记叙了看起来好像毫不相干的三件小事:一是小飞蛾在险境中为了生存极力地挣扎;一是香瓜子在墙缝中为了生长冲破种种阻挠最终长出了小苗;一是“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它们都是三件很寻常的小事,但杏林子从这些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了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
第一件一只小小的飞蛾,落在作者的手上,当她想弄死它的时候,它却鼓动双翅,极力挣扎,令作者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种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令作者忍不住放了它。飞蛾尚且热爱生命,求生欲强之又强,那么人呢,人是不是应该更加热爱生命呢?作者在心里不禁发出了“生命 生命”的呼喊。第二件墙角的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可以“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令作者对“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肃然起敬。从香瓜子身上,作者感悟到的是生命竟然可以那么顽强。第三件,在许多年前,作者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在“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中,作者感悟到“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并且想到“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三件都是发生在作者身边的小事、杂事,但它们已经不是一般表象上的事了,他们注进了作者的思想,传递着作者的情感,承载着作者的哲思。
散文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立意深,能使人启心益智,特别是哲思类散文,读后确是使人受益匪浅。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她深入体察人生、人世、自然,然后得到一种深刻理性的感悟。在这篇散文里,渗透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在第二部分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第二部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言语不多,但字字力透纸背,引人深思。作者从小就患有疾病,她懂得“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她并没有被病魔打倒,她更懂得“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利,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由飞蛾、由香瓜子、由自己心跳的声音,引发作者的这段思考,可以说是有感而发的。不过,更大的感触应该是由作者的生活体验引发出来的,飞蛾、香瓜子、心跳的声音仅仅是一个触动点。病魔的折磨,生活的艰辛,已经磨练了作者的心灵,锻造了作者的灵魂,她变得对生活充满热爱,懂得顽强地生活,并且承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篇散文的蕴意就是由作者自身参悟寄托的。参悟寄托就是写作主体在现实人生的特定状态中,或是自然外物特定情境中,发现、领悟到某种带有普遍性意义的道理,或者哲理,然后通过对特定物状的描述,寄情寄理地表现出来。第一部分作铺垫的飞蛾、香瓜子等就是这篇散文蕴意的“特定物状”。
《生命 生命》这篇散文的最大价值在于作者从小事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可以引发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关注和思考。随着作者的指引,我们可以思考到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面对困难、挫折时,我们应该怎样克服;生命有限,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生命,让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杏林子从飞蛾在险境中极力挣扎,告诉我们生命求生的欲望是相当的强烈的,我们应该热爱生命;她从砖缝中顽强长苗的香瓜子,告诉我们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困难多么阻挠,生命力可以相当强盛的,我们应该顽强地生活;她从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本文蕴意深厚,深刻沉思,或许,《生命 生命》给我们的启示还有更多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