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紧扣语言 言意兼得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又准确严密。陈老师的教学在学生把握语言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领略了文本语言的魅力。
一 扣题整体把握 ,领略语言的准确性
陈老师在揭题以后先让学生说说“( )的恐龙,( )的鸟”随机分类板书:笨重 庞大 迟钝 轻灵 小巧 这些书中的词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恐龙与鸟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累词语的机会。紧接着顺其矛盾的心情,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表示两者关系的句子”——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这两句话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有的放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本。——第二句中为什么用上“很可能”(因为长羽毛的恐龙化石找不到,缺少证据,所以要用上“很可能”。)
在讨论中让学生触摸到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再通过句子比较: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凌空翱翔的鸟儿。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学生在比较中深刻地体会到“恐龙不是一下子就变为鸟的,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变为鸟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能让学生明白这个词为什么是用的准确的,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 引语明白范围,领略语言的条理性
课文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描写了恐龙在数千年后繁衍成的庞大家族。陈老师抓住“行走方式、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三个方面的特点设计了提纲式的引读。学生在老师的引领语中明白了:这段话是按照这三个方面来写恐龙的家族的。然后再把这段话的顺序打乱,“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让学生读后,说说感受。这样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原文语言的有条理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做法。因为,我们的课堂很少去关注语言的条理性,陈老师的做法就很好地给我们提了个醒,起到了引领表率的作用。
三 讨论了解特点,领略语言的具体性
文中写恐龙像鸟类,从它的骨骼、脑颅、前肢和体表这四个方面来具体描述。陈老师先让学生讨论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恐龙像鸟类的?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以后,出示句子: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写行吗?一比较,文本语言的具体性和清楚性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领略到了。联系上一个环节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陈老师不仅让学生明白语言要做到言之有序,还要做到言之有物。
这堂课以语言为本位的教学设计,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我们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极富特色的语言,分析过后就匆匆而过,没能让学生多读一读,再品尝品尝。我们为此深感遗憾。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像这些科普性的文章,朗读的度该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