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疑—探—悟—品—说——《索溪峪的“野”》教学设想

天天美食 2009-11-05 18:54:38

  《索溪峪的“野”》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十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独具魅力的语言,使自己畅游索溪峪、尽览奇丽风光的愉快感受溢于言表,词句考究、富于变幻,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对于这样的课文,课堂上老师任何具有装饰性的话语都显得多余,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反复引导学生发现、反复引导学生感知、引导学生自主反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疑—探—悟—品—说”中与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撞击情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为读与写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学围绕“野”字设想如下:

  一、疑“野”

  本文的课题即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因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之后,让学生尽可能地从

  题目入手,挖掘题目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揭开“野”的面纱,为下一步的探“野”指明方向,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围绕这一题目,学生一定能从不同方面提出好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对所提问题共同进行梳理,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怎样表现出索溪峪的“野”?这样一个统领全篇、具有整合性的问题,既有课文理解方面的内容,又包括对文章表达方法方面的引导,使下一步的学习既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又有利于本组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一训练点的落实。

  二、探“野”

  课文中作者分别从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表现出索溪峪的“野”,写得明明白白,

  学生在经过自读感知与同组互助后,基本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在全班学生反馈时,教师毋须再泛泛地进行讲解、琐碎地分析,只需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及存在共性问题的疑点进行重点点拨,以一处“野”的学习为突破口,然后再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合作互补,从而有效地完成本课内容的理解与领悟表达方法这一重点内容的训练,做到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精讲多练。

  教学时,针对学生的自主汇报适时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从读文入手,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从字里行间深刻体会、感受索溪峪的“野”。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野”到底指的是什么?使之明确文中的“野”并不是“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而是“不受约束”的意思,在文章是相对于桂林、庐山、泰山等经过人工雕琢的“家”化了的景观而讲的,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的美,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至此,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悟“野”

  这篇课文不仅担负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任务,更要让学生从读文中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由于文章中间4个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所要让学生再读课文,观察、体会,从而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并感受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引导学生弄清全文作者是如何布局谋取篇的,深化学生对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这一表达方法的认识,为学生的读写打下基础。此外,课文中诸如对比、排比、拟人等一些写法,有能力的学生,也应该掌握。这样,不仅体现了用好教材中的例子、把教材用到位,也体现了“上不封顶”的原则。

  四、品“野”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读,有利于让学生深刻内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表达方法的领悟,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统一与提升,有助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五、说“野”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本课的资源,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学生还徜徉在索溪峪的美景之中,趁热打铁,安排一个练习环节,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和表达方法向人们介绍索溪峪这一风景名胜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向人们介绍索溪峪的树、石等景物,让听者感受到树、石的“野”……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同时也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