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与教后反思

网络 2009-11-04 19:48:5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台湾同胞的真情奉献

  教学难点: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

  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

  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设想: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

  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

  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

  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

  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

  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

  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

  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

  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

  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

  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

  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

  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

  捐献中心,征集到23万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让我

  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

  ,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

  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小练笔.

  1、师: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

  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

  代传下去.

  2、生:齐读.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请用笔写下来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

  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

  ,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像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通过反复读文,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对话,在引导学生挖掘

  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多角度的开拓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情感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

  维,实现语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教学:

  我先让学生找找课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随后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主研读、自我感悟。学生以

  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为研读点,独自阅读、独立思考。在学生交流之中,教师又以一个引导者

  、参与者的身份,为学生展现地震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手术的情景,从词、句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

  理,从而带领学生深入的体会课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鸣。在研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

  行换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最后,教师激情导语下,层层递进的有

  感情朗读成为学生情感的抒发,内心真实的表达。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

  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

  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

  就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处想象说话,如“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了床上,此时他的内心是极不平静的,

  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小钱得救了,一年后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等,并注

  意了读说结合,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既是对文本内

  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在经历自我与他人的行为对比、体

  会手术危情和感受护送骨髓的辛劳之后,也真正体会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教师最后的配

  乐结束语,升华了主题,引发了学生对爱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

  ,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完全溶入到朗读中。由于本节课有些环节无法预知所以在处

  理上语言不丰富、也不够精炼,教学机智不够灵活。 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

  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