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实录

网络 2009-11-03 23:34:56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生:我心里想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

  生:我心里想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生:我心里想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

  师: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启迪思维,升华兴趣

  (一)质疑问难

  1.范读课文,思考:这课书主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2.简介白求恩。

  3.提出不懂问题。

  师:你们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起讨论解决。

  (二)启发思考

  (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1.默读第三自然段(重点段),思考:当时的战斗情况怎样?

  2.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读一读。

  3.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4.(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思考: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讲白求恩不肯撤离阵地。

  生:白求恩认为手术台就是阵地,他不能离开阵地,他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师:“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生:“手术台”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工作台,“阵地”是打仗的地方,不是一回事。

  师: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这是比喻句,把手术台比做阵地。

  生: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人在阵地在”。白求恩决心不离开手术台,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师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生:(齐)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引导争论

  师: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

  生:(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众笑)

  师: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生:白求恩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加拿大人,来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是客人。

  生:他不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是自愿来的,所以不算客人。

  生:不是请来的也应该算是客人。昨天晚上我们家吃晚饭时,小王叔叔来了,爸爸说:“客人来了,倒茶!”我们没有请小王叔叔,爸爸照样称他为客人。”

  生:(指着课本振振有词地)白求恩自己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难道白求恩撒谎?

  生:那是白求恩谦虚,他本来就是客人。

  (学生争论不休,一学生站起发表新的意见。)

  生: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众笑)

  师:好!你能讲具体一些吗?

  生:他刚来时就是客人,来久了,参加八路军了,就不是客人了。(众大笑)

  师: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是什么人?

  生:不是客人就是自己人。

  生:不是客人就是一家人。

  师:对!他跟谁是一家人?

  生:跟八路军一家人。

  生:跟中国人民一家人。

  师:好极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众:(脱口而出)看成自己的事业!

  师:谁再来说说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听课老师鼓掌)

  师: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象。

  (第四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生:三天三夜共有七十二个小时。

  师: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生:白求恩可能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喝点水,啃一点干粮,又接着做手术。

  生:这三个小时里白求恩探望伤病员,看手术后他们的病情怎样。

  生:白求恩在给手术刀、镊子、盘子等进行消毒,为新的手术做准备工作。

  生:白求恩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组织已经动过手术的伤员安全转移。

  师: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略)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生:(齐)(争先恐后地)我借!我借……

  点评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宋浔坚老师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宋老师从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预习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通过这些质疑,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接着,宋老师又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他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老师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宋老师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可见,“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