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冬》片断赏析

网络 2009-11-03 19:44:52

  《初冬》一文,用词准确,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好材料。其中描写大柿子的文句生动形象,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雾散后,我们看清了远处的塔、小山,近处的田野、树林,还看清了什么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电脑出示画面,学生看图,试说。)

  生:我看清了近处的柿子树。

  生:我还看清了柿子树上结了很多大柿子。

  (师出示句子: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这句话写了柿子的什么呢

  生:这句话写了柿子很多。

  生:这句话写了柿子很大。

  生:这句话写了柿子的形状。

  生:这句话写了柿子的颜色。

  师: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这句话,然后口头填空(括号内应填写内容)。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看图,想一想:为什么说大柿子像灯笼呢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

  生:因为柿子很大,所以说像灯笼。

  生:因为柿子红红的、圆圆的,所以说像灯笼。

  生:因为柿子很美,很惹人喜爱,所以说像灯笼。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同学们再看看“挂”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来替换

  生:可用“结”。

  生:可用“长”。

  生:可用“吊”。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而要用“挂”呢,

  生:“挂”形象地写出了柿子的样子。

  生:“挂”形象地写出了柿子很大。

  生:“挂”和“灯笼”搭配很恰当,因为文中把“柿子”比作“灯笼”,灯笼是挂着的。

  生:“挂”生动地写出了柿子沉甸甸地向下坠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挂”,想好后,用“挂”说一句话。

  生:葫芦挂在葫芦藤上。

  生:我把书包挂在墙上。

  生:我把衣服用衣架挂起来。

  师:这句话写得这么美,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我觉得“挂”“许多”要读得重一些,这样就读出了柿子的“大”和 “多”。

  生:我认为还应该把“一个一个”“红灯笼”读得慢些。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这样读才能把初冬景色的美读出来。

  生:这样读才能把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读出来。

  师: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边读边欣赏画面)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话,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觉得北方的小山村真好,有这么美丽的柿子树,如果我家院子里有一棵这样的柿子树,那该多好啊!

  生:看到这么美、这么大的柿子,我馋得直流口水,真想摘一个来吃。

  师:谁还想说

  生:小山村初冬景色真美,我真想到那地方去玩!

  评析:

  这个教学片断,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把语言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

  首先,通过抓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从“为什么说大柿子像红灯笼”一问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观察想象,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把“大柿子”与“红灯笼”联系起来,理解了这个比喻句,体会出柿子的可爱和农民看到丰收景象后的喜悦心情,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具体的活的表象。

  其次,通过比较,体会用词准确。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表达欠准确的特征,设计了一道口头填空题,让学生领悟到文中表达的精妙之处——短短一句话,写出了柿子形状、大小、多少、颜色。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挂”这个词与“结”“长”“吊”等词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出“挂”这个词运用得好,并通过“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挂’,练习说一句话”这一训练,不仅让学生内化了语言,而且学会了运用。

  第三,通过自读自悟,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雾散后的柿子如此之美,学生观察图画,理解之后,肯定有很多感受。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读自悟,不仅找准了语言训练的能力训练点,而且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仿佛那些美的大柿子就在眼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初冬景色的美丽和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畅谈感受,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表达的内驱力,从而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