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家长心得:我们如何培养出哈佛学生会主席

新浪论坛 2009-10-15 09:09:39

  妈妈说:孩子,你的目标是,只追前一名。

  爸爸说:人生没有目标不行,但是目标太高也不行。不谈远大理想,但要有近期目标,让孩子更多的体验到成功。

  十年前,我们没有想到女儿会考上北大;六年前,我们没有想到女儿会入学哈佛并拿到全额奖学金;三年前,我们更不会想到女儿会三进哈佛,并当选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

  孩子是从平凡的事情,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在我们家里,我们不和孩子谈“远大”的理想。我们担心一谈理想,首先容易让孩子走进思维的死胡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结果忽视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不开心了,不快乐了,这就没什么意义了。毕竟人生有很多的变化,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更是随时在改变的,很早去固定、去划好框框没有必要;其次,在我们看来,远大的理想太“远”了,离孩子的生活非常陌生,与其这样,倒不如对孩子提出近期目标,让她以务实的态度来做更切合实际。

  人生没有目标不行,但是目标太高也不行。

  如果目标定的太高,就会在努力过程中渐渐感到压力很大很重,从而丧失信心,进而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我们自己在工作学习中就有这样的体验——定目标的时候喜欢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估计不足,最终让目标落空。事实上,这不是个人的能力问题,而是定的目标有问题,“假大空”的目标,只能产生这样的恶性循环。

  我们给朱成定的目标,就是“量身定做”,目标就比自身的能力稍微高一点点,也就是俗话说的,“掂个脚尖就能摸到”。我们不会定一些需要“跳”起来才能完成的目标,说不定一“跳”,不小心就伤筋动骨了。这样孩子发现,目标非常明确,而且经过一些努力就可以实现,自然就有了动力。而每次完成了目标后,她就非常快乐,开心。而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目标,做到可上可下。

  在学习上,我们的目标就非常明确:每次考试只追前一名。

  说起这个原则,倒是和当时的情况有关。女儿小时候最不喜欢睡午觉,在幼儿园时,每次午睡时间是她最难熬的,自己不睡觉,还老是影响别人。幼儿园老师天天来告状:你这孩子怎么搞的?这么调皮!一会儿踹踹这个小朋友,一会儿又拉拉别的小朋友的手,和他们说话。为此,我们连换了三家幼儿园,但孩子还是不喜欢。我们也很头疼,再看看女儿已经认识了将近一千多字,会背几十首唐诗,数学也会1到10内的加减运算。爸爸就去找了一所小学的校长,向他说明情况,结果学校接受了女儿提前入学。所以,朱成上学时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一个,比其他孩子小半岁到一岁。

  当时,我和爸爸也有争执,我不同意孩子提前读书。我一直认为孩子应该“正常走路,不要超前。因为我们不是天才也不是神童。”但看到女儿上幼儿园时的那个痛苦劲,我就心软了,同意她提前上学。

  年龄差距一开始就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来了。每次跑步,女儿总是最后一名,这让好强的她非常沮丧。我只好安慰她:没关系的,你个子最小,应该跑最后一名,你连上公共汽车都要我们抱上去呢。现在你的体力体能跟不上,但是以后你一定能跟上的。如果你推迟一年正常上学的话,说不定你体育还比人家快呢。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从跑步中得到的启发,后来我就引申到了学习中。第一次考试女儿的成绩在班级里也属于中游,女儿非常着急,但我还是这样一句话:没关系,你只要追前一名。你这起点很好,因为你前面的道路很长,你好走,你不累的慌。你下次考试超过一个,下次再超过一个,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的话,到六年级你就是第一了。

  因为有了这个平常心,孩子的心态一直很不错,学习不急不躁,一步步走得很稳当。因为追前一名容易做到,孩子觉得只需要多努力一把,可以完成这个目标,她没有很大的压力,也会很努力去实现它。还能一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而每次完成目标后,她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也为她感到骄傲。

  因为定下了具体目标,孩子也有了向上的动力。就说跑步吧,一开始她要爸爸一个腿跑,她在后面跟着。后来就发展到爸爸带带着她跑,最后妈妈骑着车陪着她跑步。就这样,到了三年级时,女儿的体育就赶了上来。而后来中考时,她的体育成绩更是达到了满分30分。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朱成每进一个新学校,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每次毕业时,她的成绩总是第一名。

  但是也有完不成目标的时候——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能前进一步,如果倒退了,目标没有完成,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适时修正目标了。同时我们会告诉她:“这次虽然你考得不好,但是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的弱项暴露出来了。虽然现在考得不好,但是经过这次考试暴露了你的缺点,让你提醒自己,在下次考试中弥补这些错误。所以考得不好也是在帮助你呢。”——经过这样的劝导,尽早让孩子脱离沮丧的情绪中,孩子就能很快摆脱成绩的阴影,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且重新充满自信。

  心得:目标定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看孩子是不是能够完成。能够完成目标,让孩子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自信心也跟着增强了。如果这种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多,孩子就会有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并且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相反,目标定的太高,总是无法达到的话,孩子就会有受挫感,最终放弃努力并产生敌对和畏难情绪。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