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把握学生心理,搞好学生建设

网络 2009-09-02 15:44:19

  近年来,随着招生形势的变化,中等专业学校生源的质量大不如前,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上反映最为突出。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学生真的不想学习吗?据调查,在问及“你为什么不想学习?”时,大多数同学都说是受其它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不是同学们不愿学习,而是亟需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多年班主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心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各时期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和需求不同,于是我们把班风建设也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学习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引导。

  1.学风不正的原因分析

  学风问题是学校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通常我们所说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由之构成的学习风气,是班风、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良好的学风,首先要找出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造成学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中专生本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不足。不少学生把上中专作为拿文凭、找工作的一个途径。学习不求上进,安于现状随大流,认为只要能毕业,成绩好坏都一样。第二,心理失重,自控能力差。很多学生人校后,认为目标达到了,该松口气了。由于学习上缺乏自控能力,进入中专后往往由大欢心到大放心一直到不用心,学习每况日下。第三,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无兴趣。许多学生在入校前,对所学专业缺少了解,多是受父母、老师、亲友等的影响。由于缺乏兴趣,认为是走错了门,从而产生消极性。第四,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由于社会上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等方面的不正之风的影响,少数学生功利心较强,总想少投人多得利,不投入也得利。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学习上付出艰苦劳动。另外,学风不正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管理制度不严,个别教师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不能做到教书育人;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对学习重视不够,或引导不力等。以上种种不良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而且一般都有一定的阶段性,即在不同时期所占的比重不同。只有对学生各阶段的心理、行为做出具体的分析,并采取适宜措施,才能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学风。

  2.中专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及学风建设措施

  在班级的管理中,抓学习与抓纪律、抓卫生等相比难度更大。因为纪律、卫生等都有具体的管理制度,而抓学习给人的感觉是无处下手。通常的做法是开学时、考试前,班主任强调督促一下。而据我们观察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心理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学习的理解和需求是不同的。根据中专生心理发育特点,我们把学风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具体的体会是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措施。

  2.1培养学习的自觉性阶段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因为基础课对学生没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不易培养。但是,中专生处于青年初期,此时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自尊心的发展。自尊心是个人在一定的班级或社会群体中希望受到别人尊重并取得合格成员资格与地位的一种意识表现,多数学生这种意识很强烈。因为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学生都想给同学,特别是班主任留下一个好印象。根据这种心理,在开学后一个月左右,我们在班会上布置学习委员每天统计早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到班学习的人数,并声明不作为班级量化管理的依据,只是想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两周以后,经常到班学习的人数由起初的4—5人增至30多人。期中考试以后,又成立了各主要课程的学习小组,课外活动时间仍记录活动情况,参与学习的人数稳定在80%左右。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基本培养起来了。这个阶段,还要注意少数学生的心理失重现象。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好,也有些学生听信传言,认为中专校学习要求松,从而产生放松心理。对于这部分学生需做个体工作。

  2.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阶段。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为学生心理发育的第二阶段,学生已经适应了中专校的教学方法,心理上也逐渐成熟,这时学风建设的重点开始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上转移。我校中专生的年龄大多在16—18岁,这一时期,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发展起来,有些学生对教师讲的或教材中的现成的结论感到不满足。从第二学期开始,积极开展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过剩的精力和不满足感进行有利的引导,把学习向深度、广度方向拓展。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经过一个多学期,学生已经默认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个人定位,此时必须引入新的竞争的内容。在班会上,我就根据目前就业的形势多次指出:中专文凭在社会上已失去了竞争力,只有取得更高学历并掌握突出技能才会有一席之地,从而增强了同学们的危机感,激发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本阶段主要心理问题是:此阶段的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富有热情,但其两极性也很突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生干部,如不能得到合适的引导,其精力和热情会向其它方面转移,如谈恋爱;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这均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2.3专业技能及工作能力培养阶段进入第三学期以后,我们认为应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随着毕业的临近,学生逐渐开始正视就业的压力。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及就业岗位不明确,学生中开始产生学非所用的顾虑,同时对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心理增强。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参与专业小组的人数,并与专业教师联系,使同学们有机会参与科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能

  力。三年级,通过毕业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和相关技能进行指导,通过专业社会服务进行实践锻炼。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有些同学在就业的压力下,对未来丧失信心,认为学习无用或所学无用,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和抵触心理。这需要班主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3.总结与讨论

  3.1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也应随之变动。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年龄、学习基础、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育程度各不相同。如学生年龄较小、学习基础较差,考试压力大,第一阶段应延长。近年随就业压力的增大,第三阶段有提前的趋势。

  3.2学风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在校三年中,其学习心理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各阶段对学习的承受力也不一样。另外,学校课程的设置对学风建设的三个阶段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不能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也不能千篇一律一贯到底。

  3.3要注意群体意识和个体行为的差异。本文所研究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群体意识,但班级中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比如,有的学生学习素质非常好,中专课程无法满足需求;而个别学生学习很差,甚至修完必修课程都很困难。在学风建设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要求和进度。

  3.4  中专校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在三段式学风建设模式中,其“学习”的概念是广义的,注重的是能力教育,“有利于就业和创业”是其最终目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需要学校给予很多的配合。现在中专校规定的必修课程较多,无选修课,学生选择余地小,可支配的时间少。现行的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仍然是以考试考核成绩为唯一标准,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只有压缩现有课程设置,增开选修课,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采用多元标准,在管理上鼓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才能形成稳定且富有生气的良好的学习风气。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