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中日甲午战役(1894年5月至1895年6月)

网络 2009-06-17 14:15:12

  1894年即清光绪20年(甲午),日本对朝鲜和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起因于朝鲜问题。1894年1月,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以便为自己侵略朝鲜制造借口。

  1894年6月,清政府派淮军1500名到达朝鲜汉城西南的牙山。与此同时,日本出动陆海军800人在仁川登陆,直扑汉城,扶持亲日傀儡政府。6月25日,清军租用英轮“高升”号运载2000名士兵前往增援,在牙山半岛外海海面,清运兵船队遭到埋伏日舰突袭。“高升”号中弹沉没,700余名清军殉难。同日,日军自汉城出袭牙山。29日成欢一役,清军战败,主将叶志超率部败逃平壤。

  8月1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时向对方宣战。9月14日,日陆军中将野津道贯率军分四路包围平壤,次日发起猛烈攻击,清军殊死抵抗,战况极为惨烈。清军北路守将左宝贵,亲自登城督战放炮,不幸中炮阵亡。当夜,叶志超弃城突围,清军溃兵于9月下旬渡鸭绿江退入国境。

  9月16日,日本海军中将伊东裕亨率日本联合舰队,诡悬美国国旗行至黄海大东沟近海寻衅,与护送陆军后返航的清北洋舰队遭遇,爆发黄海海战。

  当时,双方兵力对比为:北洋舰队拥有各种舰船18艘,总排水量3.1万吨,全装甲战列舰“定远”为旗舰;日本联合舰队有军舰12艘,总排水量4万吨,“松岛”号为旗舰。北洋舰队主力舰“定远”、“镇远”装甲厚度和火炮口径大于日舰,日舰“吉野”航速高达23海里,火炮射速亦快于清舰。

  双方队形是:日舰由主力舰“吉野”为先锋,成“一”字竖阵。清舰以两艘主力舰居中呈雁阵迎战。中午12时50分,双方距离5300米。“定远”舰首先开炮,日舰亦轰击北洋舰队侧翼“超勇”、“扬威”两弱舰和旗舰“定远”。“超勇”、“扬威”中弹起火,“定远”舰桥震落,丁汝昌带伤指挥战斗,清军奋勇作战,日舰“比睿”起火,日“赤诚”舰军官全部被击毙。下午2时半以后,日舰4艘倚仗航速优势,绕至北洋舰队背后,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势态转危,“定远”管带刘步蟾代替丁汝昌接任舰队指挥。“超勇”、“扬威”两舰一边救火,一边抗击。“超勇”伤重沉没,管带黄建勋以下百余名官兵壮烈牺牲。“扬威”舰中途搁浅。“镇远”、“定远”两舰奋力追击日舰“西京丸”。“致远”舰在弹药用尽、舰体受伤的危急情况下,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迎撞“吉野”,不幸中鱼雷沉没,全舰250余名官兵全部遇难。“经远”舰迎战4艘日舰,以一挡四,临危不惧,不幸中弹沉没,管带林永升牺牲。“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广甲”舰管带吴敬荣怯战逃跑(后被军法处斩)。

  下午3时半以后,日舰队尚有“吉野”9舰,北洋舰队仍有战斗力的仅剩“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四舰。北洋舰队以寡敌众,坚持血战。“定远”、“镇远”被日舰5艘包围,清军官兵毫无惧色,沉着抵抗,日舰火炮始终未能打穿两舰钢甲。在“镇远”火炮猛烈轰击下,日旗舰“松岛”中弹起火,死伤官兵113人,日舰队司令伊东裕亨改乘“桥立”号作为旗舰。“来远”、“靖远”面对4艘日舰,虽舱尾迸裂仍奋力抵抗,坚持至海战结束带伤驶回旅顺。下午5时许,伊东裕亨率残余日舰退出战场,北洋海军追赶10余里后收队返航,海战结束。

  黄海海战结束后,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保存个人实力,夸大失败,严令北洋海军不许出战,使日本掌握了制海权。

  平壤战败后,清军在鸭绿江重兵驻守。日军分两路进攻辽东。日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率日本第一军,于10月下旬渡江占领九连城。12月占领海城。另一路日军在陆军大将大山岩率领下,于10月下旬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进攻大连湾和旅顺。大连湾清军守将丢弃炮台,不战而逃。同年11月下旬,清政府苦心经营15年,耗资千万建成的东亚最大军港沦陷。

  1895年1月,日本第二军在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登陆,2月初占领威海卫,当时威海港内尚停有北洋海军铁甲舰、巡洋舰10余艘,并有南、北帮炮台和刘公岛炮台拱卫。但由于执行李鸿章不抵抗政策,北洋舰队株守港内,坐以待毙。日军占领南、北帮炮台后,居高临下发炮轰击港内清舰,“定远”等主力舰先后被击沉,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提议突围,遭部分清将及洋员反对,丁自杀殉国,残余清舰在英、美顾问胁迫下向日军投降。2月12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由于李鸿章李鸿章所率淮军在对日作战中屡遭失利,清政府任命湘军首领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节制各路清军以挽回败局。1895年2月,数万清军围攻海城未克反被日军逐出,连失牛庄、营口等地,湘军败如山倒,日军长趋直入。

  至此,早有乞降之意的李鸿章在慈禧太后支持下,派其子赴日,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以中国屈辱失败告终,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更迫近了。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