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2
教材简介:
《槐乡五月》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它以生动抒情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盛开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既写花又写人,人与花和谐地融为一体。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和文字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素材。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阿娜多姿,香气袭人。第二自然段写槐乡的孩子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第四自然段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体会语言文字的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重点、难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体验和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设计理念:
课文的语言如诗歌般美妙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的语言显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如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等词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中还有不少对偶句,像“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篮儿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等均十分规范,是相当优美的文字,均适合学生积累,为此我们应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积累美的欲望,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和美读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设计思路:
教师由“水乡”导入到课题“槐乡”,扣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请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感悟,重点感悟槐乡的美丽,在读与悟中积累文本的优美语言。
教学过程:
一 扣题质疑,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采菱》
教师谈话:是呀,“水乡的孩子爱水乡”,咱们都是水乡的孩子,那你知道为什么称我们这为“水乡”呢?(庙港濒临太湖,河多水多)
2、导入“槐乡”——谈话:今天老师要带着咱们水乡的孩子去另一个地方,“槐乡”(板书),相机教学生字“槐”,谁用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记住这个字?(一个小鬼倚靠在一棵树上)。教师简介洋槐。
3、学生自由读题质疑,教师整理:(1):为什么称那儿为“槐乡”?(2):为什么要写五月的槐乡,而不写其他时节的槐乡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自学:(1)自学课文生字,把生字读正确,认清字形,揣摩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交流初读体会:
指名读生字,教师正音:酿、醋、炒、芝
指导字形:挎、顿(注意“挎”的最后一笔,“顿”的竖弯勾变为竖提。)
3 指名分节读文,交流自然段的段意。
三 、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感受“槐乡美”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交流:读了这一段文字,出现在你脑海中的槐乡是怎样的呢?你能用最简洁的文字说一说吗?(相机板书:槐花多、美、香)
2、感受“槐花多”: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槐花的多呢?边读边把重点的词句圈画下来。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抓住重点词语“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情朗读,体会槐花之多。
学生自由练读,感情赛读。
3、感受“槐花美”
出示重点句:“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这句话中分别把槐花比作什么,这样比喻你觉得好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槐花的阿娜多姿。)
(2)学生练习美读,读出槐花的美。
(3)想象槐花的其他姿态,用上句式:
有的槐花(),远看像( )。
有的槐花( ),近看如()。
4 感受“槐花香”
出示重点句:“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指名读,交流读后感受。
(2)“清香、醇香、浓香”都表示香,这三个词语的顺序可以调换吗?后面的省略号可以去掉吗?学生对比读,体会槐花之香给作者的感觉是愈来愈浓烈,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3)结合学生的交流感受相机引导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重点读好“连……都……,香气扑鼻,浸在香海”来体会槐花之香。
(4)出示“浸”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泡在液体里”。在这句话中,是指什么浸在什么里,从这个“浸”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5)体会槐花的香,练习感情朗读,
6、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该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