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3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有两则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鹬蚌相争》主要讲的是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持不下,结果可能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 9个生字,绿线内2 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 有条理的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寓言 读准字音。 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一种文体,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有时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往往短小精干,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2、 今天,老师带来二篇“寓言故事”(补充课题),你们想学吗?
二、 教学第一则《揠苗助长》: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预习:
揠苗助长 宋国 焦急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纳闷 巴望 一大截
3、 学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 “纳闷”是什么意思?(因为心里疑惑而发闷)
5、 课文中是谁纳闷呢?再读课文,交流(儿子)
6、 宋国农夫的儿子为什么“纳闷”?(因为儿子对父亲讲的话产生了疑惑,所以“纳闷”起来。
7、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想:父亲回到家里究竟讲了一些什么话?是怎么讲的?这些话为什么会引起儿子的“纳闷”?
8、 小小组讨论,交流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
▲父亲为什么这么高兴?从哪看出他高兴?结合成语“兴致勃勃”(禾苗都长了一大截,父亲自然高兴)
▲父亲说:“真把我累坏!”究竟是干什么的?父亲“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怎么不累坏了?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结合理解成语“筋疲力尽”
▲ 父亲还说:“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半天里就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可能吗?
9、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位父亲为什么这样舍得花力气。
(1)他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理解“巴望”)扣住“天天”
(2)他为禾苗不见长高而焦急。扣住“一点儿也没有”
10、 儿子既然“纳闷”,为什么不立即下田探望,而要等到“第二天”?(天已经黑了,来不及,只好等到第二天)。
11、 怎么知道天已黑了?(前面已有交待,这位父亲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
12、 儿子下田探看,结果怎样?(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3、 怎么会?禾苗不是棵棵都长了一大截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14、 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
(1)回到课题“揠苗助长”,这一做法本身是错误的,可笑的。(“揠”,拔的意思)
(2)这一做法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所以自食恶果。
15、 我们从这一结果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三、 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 学生描红临写
四、 作业:
1、 朗读课文
2、 抄写词语
3、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二则《鹬蚌相争》:
1、 解释课题: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
“蚌”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2、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自学:
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两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4、 学生自读,个生读,开火车读。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5、同桌试着读一读。
6、指一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指一组读,评读。
(引导学生抓住“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鹬与河蚌的神情。)
7、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8、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9、表演寓言
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A、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B、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C、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二、延伸
1、“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补充阅读《驴子和冰》
古时候,有一只累极了的驴子,连走回自己的驴圈的力气都没有了。
那是在冬天,非常寒冷,所有的街道都覆满了冰雪。
“我要在这儿停下了。”驴子说着,躺在地上。
一只饥饿的小燕子拍着翅膀飞到他旁边,细声对他耳语:“驴子,你不是在街道上,而是在结了冰的湖上,可要小心啊!”
驴子累坏了,他不理会这忠告。他打了个大大的呵欠,就睡着了。
他身体的温度一点一点把冰融化掉,最后,咔哒一声,冰裂碎了。
当他落进水里,才骇得惊醒过来。等他在冰水中游过来时,他想早知如此,就该听从那友善的燕子的忠告。
作者:[意大利]达·芬奇
阅读短文,思考:
1、 从哪里看出驴子很累?
2、驴子没有理会这忠告,“这忠告”指的是( )。
3、“早知如此”中“如此”指什么事?
4、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