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教案

本站原创 2009-05-09 10:52:30

  这一课共编排了两首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诗人写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全组诗共七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全过程。诗的题目是“寻花”,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写花,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这不同角度写,使人印象深刻,不觉得重复。后两句写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菊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这是一首咏菊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请学生给大家背诵学过的古诗。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人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还不够,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入到诗境中去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解题,介绍作者。.

  1.请学生根据注释解题。(在江边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

  杜甫,字子美。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漫游各地,与李白相识。安史之乱前住在长安,生活贫困。

  安史之乱后,弃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边筑草堂。晚年离开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诗歌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字眼)。

  (“黄四娘”是谁?“自在”什么意思?“娇莺”什么意思等?)

  2.分组互助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黄四娘”,杜甫的邻居。“自在”是指自由自在。“娇莺”是指黄莺娇柔的歌喉。)

  3.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两句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低垂下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两句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放开娇柔的歌喉不断地啼唱。

  四、提问题,悟诗情。

  1.“话”的意思弄明白了,那么怎么把诗中的意思变成头脑中的画面呢?我们不妨针对诗中词语来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给前两句提问题,悟诗情。

  (1)鼓励学生提问题,教师可做示范。

  (“什么样的小路上,开满了什么样的花?这些花压得枝条都怎么样了?”)

  (2)针对这些问题来想一想,当时的情境怎么样呢?也就是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3)出示一张场景图画投影片,启发学生思维。

  (黄四娘家门前有一条曲折的小路。小路旁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成千上万朵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地弯下了腰。)

  3.给后两句提问题,悟诗情。

  (1)学生分组讨论提问题。

  (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2)针对这些问题来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

  五;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看到、听到后的反应。

  (感叹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2.指导朗读。

  (采取学生练读、评读的形式,要求读出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看到景物后的喜悦心情。)

  六、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1.学生自画。

  2.集体交流。七、作业: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板书课题:菊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诗与白居易齐名,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元氏长庆集》。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舍斜尽

  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绕舍”什么意思?“似”什么意思?“更”什么意思?)

  3.分组互助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绕舍”是指环绕着房屋。“似”是好像的意思。“更”是再的意思。)

  4.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

  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

  三、提问题,悟情境。

  1.学生分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

  (1)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么样?

  (开得正艳的菊花这一丛、那一簇,在房屋的周围竞相开放。我绕着篱笆看看这丛,又看看那簇,有时还蹲下来认真观赏。菊花开过后,这房屋的周围也就再没有可观赏的花了。)

  四、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3.试背这首诗。。

  五、选做作业: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按要求填空。

  1.“菊’’共——笔,第四笔是——。

  2.“陶”共——笔,第九笔是——。

  3.“此’’共——笔,第五笔是——。

  (三)、多音字组词。

  卸别

  叫更

  (四)、解释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

  蹊:

  留连:

  自在:

  恰恰:

  独步寻花:

  《菊花》:

  秋丛:

  绕舍:

  篱:

  尽:

  更:

  (五)、无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自在娇莺恰恰啼。

  2.——似陶家,遍绕篱边。

  (六)、知识积累。

  1.你所知道的唐代的诗人还有

  2.你还知道杜甫写的什么诗?能写下来吗?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