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本站原创 2009-04-29 18:29:22

  我曾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我在引导学生理解“鲜艳”一词,问孩子们:“同学们,还有好哪些东西也是“鲜艳”的?”

  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应答如流。

  “花是鲜艳的。”

  “绿叶是鲜艳的。”

  “学习园地上的彩纸是鲜艳的。”

  我不住地点微笑,表示赞同。

  突然,有个孩子说:“阳光是鲜艳的。”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河水是鲜艳的。”

  “说得真好。你们能说说河水、阳光为什么鲜艳吗?或是你什么时候看到过?” 李老师先是一愣,继而加以肯定,嘴含笑,目光充满期待。

  “阳光很亮,中午的阳光更亮。”

  “阳光照着河水,河水亮亮的,还会闪光呢!”

  “说得真好,真会观察,我真还想不到呢!看来,小朋友们比老师还要聪明。”我带头为学生鼓掌。我们也看到了那孩子受到表扬后洋溢在脸上的喜悦。

  上课继续着,渐近尾声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小手,天真地问:“老师,花生果为什么长在地下?”我一时语塞,难以回答,就势把“绣球”抛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同样手举如林,答案五彩缤纷。

  “花生果觉得自己不好看,很怕羞,总是喜欢躲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

  “花生果和蚯蚓一样,也怕阳光,只能生活在泥土里。”

  “花生果没成熟以前,是不愿意露脸的……”

  教室内响起了掌声,我神采飞扬又有些动情地说:“小朋友们,是的,花生果也像你们一样,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子,他要长在地下,这也是他聪明的地方,这其中还有很多科学知识呢!让我们再去研究研究好吗?”

  “好!”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

  【反思】

  一、带着童心,在平等融入中对话

  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自在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二、少些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同时,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相互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是创造,这便是生成。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