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优良习惯制胜法——教你如何成就优等生

广州日报 2009-01-05 09:19:45

  讲究记忆的节奏

  你脑子里记得一些电话号码吧?例如我们人大附中的电话号码:62512094,我们记的时候和念的时候都是6251、2094,就连114查号台都按这样的节奏念。八位号码,四四分节,好念好记。不仅是因为前面四位是局号,后面四位是机号,重要的是这样的念法符合我们的心理和生理节奏。我们都觉得诗歌比散文好记,道理也是一样。节奏是什么?词典上的释义是: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又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是有节奏的,所以记忆也要有节奏。

  人的记性挺有意思,开头和结尾容易记住,中间的容易含糊;整齐的容易记住,杂乱的容易含糊;分节的容易记住,连续的容易含糊;睡前醒后容易记住,其他时间容易含糊。所以,要多开头,多结尾。一篇长文章,把它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记,就容易了;政治和历史的要点,把它分类编出个一、二、三、四,记起来就省力了;复杂的东西分节记,也会好记一些;难记的东西晚上临睡前在脑子里过一过,早上醒来时再过一过,肯定比白天记两三遍要清楚。

  多个感官一齐上

  有一次老爸叫我:“刘朔,给我描述一下苹果是什么样的。”“那不就是圆圆溜溜、青里透红、香气扑鼻、又甜又酸的那个水果吗?咋儿的了?”“那你又是咋儿吃的呢?”爸爸也改唐山话了。“拿起来‘咔嚓’就是一口啊”。我心里说,“这还不简单”。

  爸爸说:“知道吗?你描述了一个知觉形象和对这个形象的认知过程。圆圆溜溜、青里透红,是视觉和触觉,香气扑鼻是嗅觉,又甜又酸是味觉,所有这些感觉集合在一起,就是知觉形象了。”

  “有点儿意思!”我琢磨。

  老爸接着说:“你注意了吗?这些感觉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也就是说知觉形象几乎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因为你决不会先把苹果远远地放在一边,只用眼睛去看。然后闭上眼睛去摸,再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闭着眼去用鼻子闻,然后再去咬它。”“那不是有病吗?”我心里想。“所以,你一开始就同时调动了多种感官,直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知觉形象。而且,你给我描述的时候,苹果其实并不在眼前,你是凭印象说的。这种印象叫表象,它是知觉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这种印象就是记忆。”

  据说有人研究过: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记忆有什么关系呢?又有人研究了,结论是: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所以,好的记忆习惯就是要习惯同时调动多个感官。上课听讲,眼睛盯着黑板,要点啊,公式啊,一个都不能少;耳朵跟着老师,难点啊,点评啊,哪个都不能放;手上也不能闲着,笔记啊,页批啊,该动就得动。回家复习,就是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就是要记笔记、提炼要点、推导演算,甚至摘抄点评。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